《黑眼睛》最初是乌克兰和俄罗斯作家叶普根尼·格瑞比昂卡(1812~1848)的一首爱情体裁的茨冈歌谣。大约在1884年被人谱上曲,据说是出自作曲 家维尔特奈尔的一首圆舞曲。后来俄国著名的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1873~1893)的改编加工和演唱传播使这支歌曲驰名全世界,成为在欧美各国的知名 度仅次于《伏尔加河纤夫曲》的俄罗斯民歌。
这首手风琴改编曲保留了原曲浓郁的茨冈风格。茨冈,又称吉普赛,18世纪进入俄国中 部,他们别有风味的合唱在彼得堡和莫斯科红极一时。许多俄罗斯作曲家甚至认为茨冈演绎的俄罗斯歌曲才是真正民间的。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城市浪漫曲 的基础上开始形成所谓的“茨冈歌曲”,但这多半是俄国佚名作曲家创作的、自认为是有“茨冈风格”的俄国浪漫曲,《黑眼睛》便是其中之一。茨冈音乐具有一定 的乐曲形式,称为“威尔本科什”。它从缓慢的引子开始,后面紧接快速的段落,其特点是具有自由的速度和节奏、富有华丽装饰音的即兴演奏。“威尔本科什”后 来发展成为著名的“查尔达什”舞曲,它是由两个交替段落构成的乐曲,有缓慢忧郁的引子,头一段为快板抒情的“拉苏”舞曲;第二段为快速粗犷的“夫利什卡” 舞曲。
这首手风琴版本的《黑眼睛》由引子、主题和八段变奏组成。
引子部分,节奏作伸缩处理的小快板,3/4拍,悲壮、激 昂而又有控制。这部分主要运用了动机发展手法,相当于一个乐段,内部结构细碎,调性不稳定。第一句1至4小节,为“2+2”的周期结构、动机,其材料来自 主题的第一乐节,最初调性在d小调上呈示,随后转至bB大调。第二句5至8小节,是对动机的模进,调性直接转至g小调,随后又转至bE大调。第三句9至 12小节,继续对动机进行模进,调性回到d小调,但材料有所改变,动机材料的后半部分被半音级进关系的一连串上行模进的三连音所代替,情绪更加激昂。第四 句13至16小节,对前一句进行原样重复。第五句17小节,动机在进一步模进的同时,材料开始分裂,只余下动机材料的前半部分。第六句18至19小节,变 化重复第7小节,其变化部分来自第三句的三连音,只是结构缩减为原来的1/2。第七句20至21小节,继续模进前一句。第八句22小节,动机材料进一步分 裂。第九句23至24小节再一次模进,终于完满终止在A大调上。从第17小节开始,伴随着动机材料不断的分裂与模进,乐句结构越来越细碎,建立在减三和弦 与其下方小三度根音关系的减七和弦之间的交替转换,致使调性不明确,音乐的情绪越来越紧张。末尾一个即兴化彩式的补充,其手法主要是将主三和弦进行分解, 以快速琴音的方式进行演奏,并辅以个别的和弦外音,并特别强调某些重音。
主题部分,行板,d小调,7/4拍。主题是一个由两乐句 构成的乐段,第一句29至32小节,其内部结构为“1+1+1+1”的周期结构,每一个乐节都由相同的音型构成。第二句33至36小节,其内部结构仍为 “1+1+1+1”的周期结构,并且运用了同样的音型。主题的结构规整、简练,调性统一,它首先在低声部以单旋律呈示,高声部和声为其作背景式的烘托,音 乐低沉轻柔、悲叹、如泣如诉。第36小节主题完满终止后,转入高声部,再一次以更加激动的情绪陈述。这是节拍变为3/4拍,节奏更加紧凑,以前气息平稳的 二分音符被分解成极具动感的附点音符,单薄的织体也被填上丰满的和声。整个主题旋律呈抛物线趋势,音乐力度达到极限“ff”之后,音乐又恢复先前的低声吟 唱,节拍变回7/4拍,仿佛主人公对爱情和生活的强烈情感被命运的无奈克制住了。这即与前面的呈示相呼应,也为后面的发展作铺垫。结束音上连续三连音的上 行,再一次掀起情感的涟漪,这些三连音主要由主、下属及其转让关系的和弦构成,其中每两个相邻的和弦都由一个相同的音连接着,以保证和声进行的旋律与和声 色彩的柔和性。经过一系列游弋,最后和声进行终止在主和弦上,为主题的陈述画上圆满的句号。
变奏1,十分快的小快板,2/4拍。 其主要手法是改变主题的节拍、节奏、和速度,称装饰加花,但主题旋律及和声的基本骨架保持不变。变奏1共由四个乐句构成。第一句51至53小节,其原型出 自主题的第一乐节。这一句在原型的节奏与力度上做了夸张的变化,原来弱拍上的两个四分音符被附加上装饰及重音符号,缩成为十六分音符;弹拍上的二分音符被 配以Ⅶ级成七和弦予以强调;附点音符也被附上属七和弦快速分解三行式的装饰得以延伸。第二句54至56小节,原型出自主题的第二乐节,在手法上与前一句雷 同,只是和声功能建立在了主功能之上。第三句57至62小节,其中57至60小节是对主题第五乐节的变奏,跳、连音交替构成的旋律代替了前面急躁不安的和 声与急速上行的音阶,使原本情绪悲愤的音乐变得轻巧、活泼、富有弹性。61至62小节是对主题第六乐节的变奏,快速音符的下行象征着情感的跌宕,同时也力 求听觉上的平衡。第四句63至65小节,回到第一句的写法,和声功能建立在属功能上,进一步证明这是对主题第七和声的变奏。在变奏1中,我们已经很难听出 主题清晰而完整的旋律,每一乐节除了音头犹存之外,后面的旋律要么被化彩的装饰覆盖,要么就是被焕然一新的材料发展。但是,无论怎么变化,变奏1的和声进 行始终遵循着主题的规律。
变奏2,在节奏上具有伸缩性的中板,3/4拍。上段通过变奏1的和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变奏1与变奏2具 有嵌入终止式的关系,变奏1的结束正好是变奏2的开始。在俄罗斯的手风琴音乐中,这种“鱼咬尾”嵌入终止式的写法被经常应用于民歌的主题与变奏中。在变奏 2中,除了仍与主题保持一致的调性之外,我们似乎很难再找到主题音乐的痕迹。这段变奏应用新材料,由一个四乐句的乐段构成。第一句66至69小节,其内部 结构为“2+2”的周期结构,其中66至67小节是动机;68至69小节是对动机的下四度模进,和声功能由主方向转至属方向。第二句70至75小节,其内 部结构为“1+1+1+1+1”的周期结构,内部节构细碎,主要由动机的发展构成;70小节,动机继续下五度模进,发生分裂,以倒影形式出现,和声功能回 到主方向;71小节同样对其重复一次;72小节继续模进,和声功能又转至属方向;73小节同样对其重复一次;74小节继续模进,和声功能又回到主方 向;75小节再次模进和声功能转至下属方向,由于这时Ⅵ级和弦的根音被升高弦音,从而产生音乐向C大调离调的倾向。第三句76至79小节,调性恢复d小 调,再现第一句的旋律,只是原本主属关系的和声进行变为下属与主的关系。第四句80至81小节,和声进行停留在属七和弦,与变奏3再次形成“鱼咬尾”嵌入 终止式的关系。这段音乐旋律流畅具有歌唱性,密集的织体、丰满的和声使它即充满刚劲,又不失柔情;即充满不安,又不失舒展。
变奏 3,活泼的快板,3/4拍。从结构上看,这段变奏先有两小节间奏,接着便是由十六分音符一气呵成的主体部分,其内部结构规整,仍是以两小节为单位的周期结 构。从和声上看,这段变奏仍结束在属功能上,调性单一,和声序进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90至96小节每相邻的两小节用了主到下属方向的和声序进,其余每相 邻的两小节均是主到属方向的和声序进。从材料上看,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原主题弱拍上的两音被略去,只留下强拍上的两个音符作为装饰性变奏。这两个音符 依次在类似由波音与回音组成的轴线上做下、上八度的跳跃,这根轴线也以级进的方式逐渐升高和降低。96小节,写法改变,音乐开始扩展,原本两拍一次的重音 变为一拍一次,重音连续的跳进将音乐热烈的情绪推向白热化。紧接着音阶式的下行使音乐回到低音区,情绪在这里徘徊。99小节,音乐又变的热烈起来,并且比 先前更具生机。100至103小节高声部旋律连续三次高八度重复,低声部旋律级进下行。在这段变奏中,我们依稀可以感受到有主题旋律的影子,它强烈的舞蹈 性质满怀着青春的活力与热情。
变奏4,快板。该变奏与变奏3一样,将主题旋律强拍上的两个音符作为了变奏的素材,因此在听觉上, 变奏4与变奏3的旋律轮廓存在相似之处。但是与变奏3不同的是,原主题旋律强拍上的两个音符被填充成和弦变为八分音符,连续依次做上、下八度的跳跃;每一 句都从弱位开始,形成切分的效果。变奏4仍是内部呈周期性的一段式结构,每两小节为一句;和声配置仍未超出三和弦的范畴;调性统一、稳定,最后有完满的终 止。在这段变奏中,音乐显得格外稳健、铿锵有力,充分体现出象征男性的阳刚之美。
变奏5,小快板。该变奏将主题的旋律做 了进一步压缩,将原主题每小节中的重音加以变奏,予以强调。高声部用后十六分音符的格式和声为低声部作旋律级进上行式伴奏;低声部则仍以回音式的旋律呈示 主题。该变奏在性格上与变奏3类似,热烈、欢快,极具舞蹈性。125小节升Ⅳ级减七和弦,调性由此向a小调过渡。经历升Ⅳ级成七和弦的一系列分解上行和下 行之后,调性趋于稳定,得以强化,转至a小调,变奏的速度也变为行板。127至129小节在写法上有连接段的性质,它紧紧围绕原主题开始时的两个音符,渐 渐引出下一变奏。
变奏6,辉煌的,慢于行板,a小调。这段变奏由三十二分音符一气呵成,仿佛是经过精心酝酿而一蹴即发的喷泉,分 解和弦波浪式的律动宛若涓涓细流,主题旋律的音符则好像阳光照射下的水滴,在涓涓细流中金光闪闪。这段变奏虽然急速,但十分安静。在该变奏中,旋律由两部 分构成,一是作为根基的原主题音符,另一则是作为装饰的分解和弦。在这级段变奏中,原主题音符不仅是每一组三十六分音符的音头,而且还被附上保持音记号予 以强调。144小节末,旋律写法有所改变,其结构较前面自由。和弦连续的分解上行以及紧接着的颤音致使变奏略有扩展。随后和弦再次分解下行,当主题正将再 现时,该段变奏却意外的结束在属和弦上,与变奏7形成又一个嵌入终止式关系。这段变奏织体单一,和声单纯;简洁的旋律线条与传统的自然和弦序进构成了这段 变奏在写法上最显著的两个特点。这里需指出的是,这种将主题旋律附上分解和弦式的装饰,并将主题音符予以强调的手法借鉴于吉他的演奏技巧,它在俄罗斯的手 风琴音乐中十分常见,尤其在类似行板速度的乐段中,它往往给人以纯净而流动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