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 [Meditation 沉思]~申雪/赵宏博自由滑(06-07) BS自由滑(01-02)

[复制链接]
eric2000 发表于 2003-4-20 1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儒勒·马斯奈(Jules Massenet,1842-1912) 法国作曲家。生在蒙托,自幼从母学钢琴。十一岁入巴黎音乐学院,从罗兰学琴。二十一岁获罗马大奖,回到巴黎后于1867年在喜歌剧院首次上演新作《大伯母》。1878年任母校作曲教授。1890至1920年间的法国作曲家均受到他的影响。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创作进入旺期。马斯奈的音乐作品具有个性,甜美伤感,带有较浓的娱乐性特点。代表作品为歌剧《泰伊思》,其幕间曲《沉思曲》(Meditation from Thais)流传极广。

massenet.jpg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sunshine 发表于 2003-4-20 1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信大家对这段音乐并不陌生,2002年奥运会,B/S为我们再现了这段经典的乐曲。为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让我们伴着这动听的音乐,再次回味那经典的时刻。



sunshine 发表于 2003-4-21 1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斯奈的“作品编号禁忌”
耶稣有十二个门徒,师徒一共十三人,出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名列最后,位居第十三。大家 都不愿做像犹大那样的叛徒,所以“十三”在西方就成了禁忌,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 作曲家的作品编号,起先并不禁忌十三。如贝多芬的作品十三号为《悲怆奏鸣曲》,舒曼的作品 十三号为《交响练习曲》,都是非常有名的作品。但法国作曲家马斯奈,却在处理作品号码上抱着迷信的思想,对十三这个数字采取完全回避的态度:他的作品十二号是《四首旋律》,十三号 应该是《第一组曲》,但他把作品十二号《四首旋律》改称为12a,《第一组曲》改称为12b,从而 避开了不吉利的“作品十三号”。

柏山艾莉 发表于 2003-4-21 19: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有口琴演奏的这首曲子,能吹十二平均律,厉害!

 楼主| eric2000 发表于 2003-4-21 19: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Robert Bonfiglio是吹奏古典口琴出身,被称作是古典口琴界的天王,也很擅长蓝调音乐。他在纽约曼哈顿音乐学院获得硕士学位,拥有令世界各地聆听者叹服的高超吹奏技巧,曾经和全世界无数知名的交响乐团合作表演,被洛杉矶时报誉为「口琴的帕格尼尼(the Paganini of the Harmonica)」。

这首曲子常常被译作《沉思曲》或者《冥想曲》,个人比较喜欢《沉思曲》这个叫法。
冰川 发表于 2003-4-21 2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细腻,缠绵,比较适合俄罗斯人。
Yvonne 发表于 2003-5-1 1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沉思》是一首很难表达的音乐,它很美,很忧伤,有点深沉,我觉得它很好听,但是却很难挖掘的深层的内涵。b/s所用的《沉思》已经好象稍微快一点了。我觉得他们表达得很好,很美。我也觉得象如此高深的乐曲只有俄罗斯的优秀组合才能表达的如此完美。
另外我想问大家,这首曲子怎么下载到自己的盘里啊?
frenchrabbit 发表于 2003-5-1 13: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在播放器上点击右键,在选择属性,之后会出现一个窗口,上面有一项位置,把网址复制下来,用网络蚂蚁或Flashget就可以下载了
天空很希腊 发表于 2003-5-1 17: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总是听不到呀?
Yvonne 发表于 2003-5-1 19: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frenchrabbit ,我先前已经试过了,但是出现的地址是http,也就是说这是一个网页,下载下来也就是个网页。
frenchrabbit 发表于 2003-5-1 2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Yvonne在2003-5-1 19:09:40的发言:
frenchrabbit ,我先前已经试过了,但是出现的地址是http,也就是说这是一个网页,下载下来也就是个网页。

你没看到后面的结尾是.wma吗,这就是音频格式,现在eric2000给你的地址是下mp3的,格式不同,但是音乐是一样的。
发表于 2003-6-10 2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柏山艾莉在2003-4-21 19:19:24的发言: 这口琴不错 能吹十二平均律 厉害! 我这有这首曲子 翻译成<泰伊斯冥想曲>
口琴有三种:半音阶 蓝调 复音 他们可以用不同的方系实现半音阶的演奏 这么典雅的声音一定出自于半音阶口琴 而且这的确是一首适合口琴演奏的曲子 很多口琴专辑里都有收录 想想看 亲身贴着人脸 情气相通 不过 这首曲子音并不难 难的还是表现
yogamm 发表于 2007-4-8 23: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沉思] ~ 申雪/赵宏博自由滑(06-07)


马斯内的永恒经典——沉思

    朱尔·埃米尔·弗兰德里克·马斯内(Jules émile Frédéric Massenet,1842年5月12日-1912年8月13日)
   
    法国作曲家。1842年5月12日生于卢瓦尔省靠近圣艾蒂安的蒙托。父亲为拿破仑时代的工兵士官,退伍后在故乡开镰刀工厂。1847年全家移居巴黎。他的母亲教钢琴课补助家庭费用。马斯内自幼跟母亲学钢琴,11岁入巴黎音乐学院。1860年从A.托马学作曲。在学期间,他已多次获得学科奖,1863年毕业时,以一首大合唱获得罗马大奖,从而得以到意大利进修三年。这时他已经在歌剧院乐队中担任打击乐的演奏员,并在咖啡馆里演奏和教课以维持生活。在罗马留学期间他创作了《音乐会序曲》、《追思曲》等。1966年回到巴黎。1867年他的《第一管弦乐组曲》在巴黎演出,同年巴黎喜歌剧院上演他的第 1部歌剧《姑婆》。在这部作品中可以看到托马对他的影响。在这期间他还作有歌曲套曲《四月诗篇》和《纪念诗篇》。普法战争时马斯内服兵役。战后帕德卢管弦乐团演奏了他的第 2组曲《匈牙利情景》,巴黎喜歌剧院演出了他的第 2部喜歌剧《巴赞的唐塞扎尔》(1872),获得成功。从1873年起,马斯内的戏剧音乐作品,如《艾林尼》、神剧《抹大拉的马利亚》和《夏娃》等,赢得了公众的承认。当时法国以妓女故事为题材的戏剧风行一时,马斯内连续写了几部这类题材的歌剧,其中《苔依丝》(1894)达到了这类歌剧的高峰。   

    1878 年马斯内被委任在巴黎音乐学院创办作曲班,G.夏庞蒂埃C.科什兰、F.施米特都出自他的门下1884年巴黎喜歌剧院上演了他的歌剧《曼侬》,从此成为法国最受欢迎的歌剧作曲家。此后他又写了20多部歌剧,其中最著名的除上述的《苔依丝》外,还有根据J.W.von歌德的题材写的《维特》(1892)、根据A.都德的题材写的《萨福》(1897),还有专为俄罗斯歌唱家夏里亚宾创作的歌剧《唐吉坷德》(1910)等。   

    马斯内的笔头很快,是一位多产作曲家;除了偶尔写些器乐作品和歌曲外,他的活动领域在于歌剧,主要是喜歌剧.马斯内的后期创作-他一生中的最后二十五年,不但没有扩大自己的艺术思想视野,在戏剧效果和表现手法方面也依然如旧,因此他的大部分歌剧虽然轰动一时,过后大都被遗忘.但即使如此,他后期创作中的歌剧《苔依丝》(1894年) 、《萨福》(1897年)和《堂吉诃德》(1910年),还是很有意思的.马斯内一生跨越两个世纪,但他对法国音乐的影响几乎没有延及二十世纪,人们总是尊他为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音乐艺术的天才代表者.   

    马斯内在三十六岁时(1878年)便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是院士中最年轻的一位;1876年,他已获得荣誉勋位,1899年,又获得二级勋位.   

    1912年8月13日,马斯内逝世于巴黎.   

    马斯内的作品有:   
    《玛侬》(Manon 1884)   
    《维特》(Wether 1892)   
    《苔依丝》(Thais 1894)   
    《希罗迪亚》(Herodiade 1881年)   
    歌剧《拉合尔城的国王》(1877)   
    《埃罗底阿德》(1881)   
    《圣母院的戎格勒》(1902)   
    《唐吉坷德》(1910)   

    其他作品还有芭蕾舞剧,管弦乐与合唱音乐,一部钢琴协奏曲:康塔塔(其中一部题为《戴维.里齐奥》),一首大提琴幻想曲和大约二百首歌曲.   

    马斯内在早期写的一些歌曲中就表现出擅长抒情的特点,在后来歌剧创作中,逐步形成了戏剧性和抒情性相结合的个人风格。他的歌剧塑造了一系列女性的形象。他善于发现适合自己创作个性的东西。当他选中题材以后,就不怕重复,毫无顾虑地写下去,马斯内所塑造的女性,其原型都是当时的资产阶级生活圈里的妇女。她们娇媚脆弱,常常是忏悔的沉沦者、上流社会的交际花、渴望安谧的家庭幸福的人,在与资产阶级的伪善斗争中,被迫放弃了希望、爱人、生命,以悲剧结局。马斯内对女主人公的刻划深刻而细腻,善于以动听的旋律描绘出她们变化的内心世界,所以人们赋予他“洞察女子心灵的诗人”之美称。   

    马斯内是创作曲调的天才,他注意从民歌和前人的作品中汲取适于自己创作个性的各种因素,形成优美典雅的风格。《苔依丝》中的《沉思曲》,古诗剧《复仇女神》配乐中的《悲歌》,都是最受欢迎的歌曲。他的和声语言独具特色;在配器上他为独唱和重唱寻求一种特殊的管弦乐色彩。从他的许多创作中可以看出,马斯内是上承C.古诺、托马,下启印象派的重要人物。   

    《苔依丝》之沉思曲(Meditation From Thals)为马斯奈的歌剧苔依丝第二幕第一场与第二场中间所奏的间奏曲,故又称为“苔依丝沉思曲”,常被单独演奏,成为小提琴独奏曲中经久不衰的名篇,也是马斯奈的代表作品。歌剧《苔依丝》作于1894年,剧情为一个宗教故事,发生在公元四世纪的埃及。亚历山大城的名妓苔依丝由于受到修道士的感化,终于摆脱了花天酒地、纵情享乐的世俗生活,而皈依宗教。苔依丝在修道院里获得了宁静,同时也彻底失去了人间的欢乐,最终她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离开了人世。这段间奏曲表现了苔依丝厌倦世俗,而产生通过信仰宗教来求得解脱时的心态。这一优美的旋律,除用做间奏外,在剧中也经常出现,以提高剧中气氛。乐曲结构简单,为虔诚的行板,D大调,4/4拍子。乘着清澈的分散和弦的伴奏,主奏小提琴奏出了著名的抒情性主题,这一主题在原歌剧中出现多次;在中间部,旋律的展开与变型极富有热情,经过更快而激动的变化之后,再度出现最初的旋律。结尾是以G弦逐渐减弱音力,以泛音的微弱音响慢慢消失而结束。全曲始终流露着一种虔诚的宗教色彩。

    申雪/赵宏博把这首沉思曲中的浪漫感演绎得淋漓尽致,真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呀
qijiajia945 发表于 2007-4-9 12: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过2002年的一对双人滑选手(那时侯名字不知,嘿嘿,孤陋寡闻啊~)也滑的这首曲子。。。女的是 一身红衣,男的是深蓝色衣服+黑色裤子...当时就觉得好经典。。。后来才注意到S/Z的曲子和他们一样...
mirror0208 发表于 2007-4-9 13: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qijiajia945 于 2007-4-9 12:00 发表
我看过2002年的一对双人滑选手(那时侯名字不知,嘿嘿,孤陋寡闻啊~)也滑的这首曲子。。。女的是 一身红衣,男的是深蓝色衣服+黑色裤子...当时就觉得好经典。。。后来才注意到S/Z的曲子和他们一样...

恩,B/S的这套沉思,那是相当的经典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