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全运会检验花滑“核武库” 希望与困难交相混杂

[复制链接]
reasonforshe 发表于 2009-4-14 21: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搜狐体育讯 全运会全面检验花样滑冰“核武库” 发展道路上希望与困难交相混杂
http://sports.sohu.com/20090412/n263341486_1.shtml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彭延媛

  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花样滑冰比赛12日落下了帷幕。除了冰舞,另外3个项目的冠军都拥有较大优势,体现出了强大的统治力。整体而言,国家体育总局冬季中心主任赵英刚说:“这个成绩比我们想象得好。”花样滑冰部副部长唐叶红也说:“很多年,我们都没有看到过那么精彩的比赛了。”不过,全运会最重要的成就倒不是让全国人民再次见证了几位国家队老将、甚至是世界级名将的风采和能力;而是让我们有机会全面的检验一下自己的“核武库”——后备力量的发展究竟怎样;与此同时,也可以让人们好好思考:作为中国冬季项目最早的突破点之一,花样滑冰未来的发展道路究竟应该如何规划。
  
  众多小将惊艳亮相 培养模式渐趋多元
  看完本届全运会,许多人都感叹:比前几届的水平好太多,特别那些孩子的表现。而小将,也的确是本届比赛的亮点。
  去年9月到美国洛杉矶跟随著名教练李明珠训练的三个女单小将,就是青岛钻石体育馆最闪亮的那几颗初经雕琢的“钻石”之一。12岁的李子君、14岁的耿冰娃分别获得银牌和铜牌,虽然多少拜其他人失误太多所赐,但女单冠军刘艳说得好:“她们有这个实力。”
  对女单选手来说,“三小花”现在需要的是提高动作难度、完成质量与稳定性。李子君赛后就对自己的跳跃出现失误不太满意,而在这个女单高手不断提高技术难度的年头,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很快就会泯然众人矣!
  三小花的精彩表现,还证明当初“留洋”、到美国训练培养的模式是正确的。唐叶红介绍说,原来的计划就是让她们在美国训练一年,但因为有全运会缘故,这几个孩子才提前回国;不过到4月下旬,“三小花”将再赴美国,进行为期半年的国外训练,主抓节目完整性、动作难度和质量问题。
  其实在国内,国家队体制也不再是出人才的唯一模式。本届比赛年龄最小的女单选手、来自北京的王雪涵就吸引了众多眼球。
  10岁的王雪涵是中国目前真正意义上的“业余选手”。她6岁的时候,和妈妈逛商场时无意接触并爱上了花样滑冰,4年来一直坚持白天上学、晚上训练,一天只能训练1个多小时。但一出现在全运赛场(还是向学校请假来的),这个小女孩就用可爱的风格、成熟的举止——等分时向观众抛飞吻都比其他人自然熟练,几乎立刻赢得了观众的宠爱,最后名列第7,超过了比她年龄大得多一票选手。不过,王雪涵给记者的最深印象是她对今后发展有自己的想法:“我以后的短节目和自由滑一定不能是一个风格,否则裁判会觉得你只会滑这一种。”这个以“柔美而有力量”(王雪涵语)的韩国名将金妍儿为偶像的小姑娘,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如果她真能成功,中国花样滑冰的发展模式将又多一种。
  相比女单,男单的年轻选手给人印象深刻的似乎没有这么多。北京队的戈米沙以身为混血儿的身份受到了很大的关注,他在艺术表现力上近乎“纯种”的俄罗斯风格也使他在众多中国选手中很是抢眼。不过,他已经17岁了,各方面基本定型。
  吉林老将李成江为人们指出了另一位也很有前途的年轻选手,那就是吉林的12岁小将张鹤。李成江说:“我以前也看过他训练,但没太注意。这次一来看到他,我真的是觉得眼前一亮,很不错。”
  张鹤是属于传统专业体制下的培养的运动员,12岁已经一周训练6天、每天4、5个小时了。目前,他也处于一个提高技术难度和质量的时刻。而唐叶红表示,他们有考虑要把一些优秀的男单小选手也送到国外去,希望得到很好的训练环境。
  相比之下,让人更加操心的恐怕还是双人滑。正如唐叶红所说,全国的双人滑选手“就是这些,全部都在了”,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张丹/张昊、庞清/佟健的水平太高,这些年轻的双人滑配对都没有显出光彩。排名第三的董慧博/仵一鸣比庞清/佟健少了40分之多,无论技术上还是艺术上都没有给人“眼前一亮”的表现。唐叶红坦承,现在的年轻选手和张丹/张昊、庞清/佟健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董慧博/仵一鸣、程多/高瑀、张悦/王磊这几对选手确实有进步,但进步得不够,要追赶那两对世界级名将还需要更多全方位的磨练。 

难度不够 创新缺乏 花样滑冰发展到关键时刻
  通过对“核武库”的全面检验,也能发现中国花样滑冰发展道路上不少的问题,有的问题甚至有变成“瓶颈”的趋势。
  创造了中国男单世锦赛最好成绩第4名的吉林老将李成江在本届比赛里说过一句话,让听者多少感到有些刺激。他在短节目中完成了所有选手中的第一个四周跳之后说:“我就是想让大家知道,中国的花样滑冰还有四周跳,而且还能完成得很好。”
  这句话,凸显出中国男单目前最严重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拿不出质量稳定的四周跳动作——对当今世界想要力争上游的男单选手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软肋。唐叶红透露,在青少年选手中,也有一些人能完成四周跳,但既不成熟,也不稳定,怎么敢拿到大赛当中呢?别说是四周跳了,在本届全运会比赛里,如果要计算能够高质量完成三周跳、三周半跳以及三周连跳的男选手人数,几乎是伸出一只手掌就能够数完。如此景象,与当年中国男单选手张民、李成江一个接一个的四周跳给世界留下的震撼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其实,又何止是男单呢?
  全运会冰舞冠军的男选手郑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的年轻选手和他们当年相比,由于接触的世界变得更加广泛,眼界更开阔,因此艺术表现力要更强;然而相对的,基本技术的扎实却不如他们了。而唐叶红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对这一点看得更加清楚深刻,她说:“我们4个项目的年轻选手在一些基本滑行技术上还是非常差,还需要下很大的工夫。”
  人们真的很难理解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中国花样滑冰从筚路蓝缕发展到今天,最早就是靠技术难度起家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吃的就是技术这碗饭。谁能想到有一天,当中国风的艺术表现风格逐渐为世界所认同的时候,中国人在技术难度上反而落后了呢?
  国际滑联实施新规则之后,选手的一套节目被分解成一个个技术动作单独评分,这本来是可以起到鼓励难度的作用的。但有些中国选手告诉记者,由于他们的四周跳成功率实在太低,强行使用倒会得不偿失,只能放弃,结果就是技术上反而落后了。
  从总体的角度上来看,唐叶红认为,是我们进步得不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选手进步太快了!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中国的几位双人滑名将是国际上率先在比赛中尝试抛跳四周的选手之一,但在成功率太低、大赛中遭遇失败挫折之后,基本上不再考虑尝试。而这些年,其他国家的一些选手倒把抛跳四周捡了起来,不断有人试图在比赛中杀死这只“大熊”……
  而在中国最领先的双人滑项目的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危险的迹象。都灵冬奥会亚军张丹/张昊没能自然继承冠军退役后的位置,反倒是屡屡被以前只排名第4、第5的德国组合萨夫琴科/索尔科维所压倒。在2009年世锦赛上,两对选手之间的分差甚至拉大到了17分之多。冬奥会最后的备战周期即将到来的时候,看到这种景象,多少令人沮丧。
  探讨其中的原因,唐叶红认为,是我们“创新”不够,没能给裁判更加新鲜、多变的东西,仅仅是在沿袭过去的风格,“那时候是优美深情,现在还是优美深情。”而德国选手相对的少了一些条条框框,发挥起来更加自由,更加符合自己的特点。
  无论怎样,双人滑依旧是我们的“重点发展的项目”,唐叶红也表示会进一步研究,拿出办法。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花样滑冰的发展是需要更深入的思考和更详细的规划了。
 楼主| reasonforshe 发表于 2009-4-14 22: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下这位记者,当然还有不少不准确的地方。比如中国选手是靠“技术难度”起家,但是并不代表中国选手的“技术基本功”以前就很强。然后,姚滨希望的那种“中国风”的表演风格并没有被世界接受。中国男单现在的掉队也不是没有四周跳的问题。

不过还是说出了很多实话,比如新的发展模式的切迫性,还有这次小将们让人眼前一亮的表现。的确像文中所说,现在的小选手接受的信息和教育都跟申赵那个年代不同了,他们甚至走在了许多“著名教练”的前面,这是一个可喜的信号,希望能够成为中国花滑自下而上变革的契机,希望某些权高位重的人认清发展潮流,改变死板僵化的观念,开阔眼见,大胆地走出去,不要把大好的机遇浪费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体力 +5 人气 +1 收起 理由
squalloror + 5 + 1 何时再会有人来自中国,舞起那惊世的拉二?!

查看全部评分

chichuyutian 发表于 2009-4-15 13: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元化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进步

多元化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进步,只要不懈努力,我想中国花滑会有一个光明的前途
jessica7432747 发表于 2009-4-16 05: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的女单3小花还是不错的,尤其是子君,让我相当眼前一亮 希望好苗子能被好好培养,千万不要浪费了....
菊次核桃 发表于 2009-4-16 10: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环境和条件各方面比S/Z那时候要好很多,希望这些新一代加油努力!好苗子千万别随便糟蹋了……
gothicchou 发表于 2009-4-16 12:5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请多多重视这个项目吧,我们还是有发展潜力的,新一代小选手不要被糟蹋了,当然不光是选手方面,还有培养层和管理层

王小mm的那段描写让人更看到希望 这一代信息处理能力已经远远大于以前了,了解自己要走的路, 信息也起码“与世界接轨”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