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冰雪记忆》的源起:奥林匹克的延续
搜狐体育讯 人们常说起许海峰在1984年奥运会上零的突破,其实新中国第一次踏上奥运会的赛场是在1980年美国东部的小城普莱西德湖;人们现在仍津津乐道于北京奥运会的辉煌与成功,其实中国冰雪运动健儿已经在为了2010年的温哥华而全力备战。
[table][/table]
与轰轰烈烈的夏奥会不同,冬奥会好像如同它的名字一般,把美丽隐藏在皑皑白雪之下,让人只有在冰封的日子里寻觅芳踪。与充满了阳刚甚至粗犷的夏奥会相比,冬奥会体现出一种体育的细腻之美,淡然而高雅。 然而我们是拥有火热的冰雪记忆的:1981年中国男子冰球队冲B成功后带给国人的自豪,忍着伤痛上阵的“体坛尖兵”叶乔波带给我们的感动,杨扬在盐湖城实现中国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后的泪水,张丹张昊在都灵令全世界动容的毅力与坚持……
在北京奥运会前,我作为总编导制作了一部人文纪录片《我们的奥林匹克》,目的就是想透过体育题材实现社会主流叙事,利用电视的方式诠释奥林匹克的真谛。这部由中国奥委会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纪录片参加了在米兰举行的第26届国际体育电影电视节,并最终获得了奥林匹克精神价值单元的最高奖——荣誉花环奖,在国内也获得最佳体育电视专题节目一等奖和十大纪录片等众多荣誉。通过制作《我们的奥林匹克》我对于奥林匹克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坚信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带给我们最重要的的不是辉煌的成功,而是让每个中国人都在7年的准备和17天的狂欢中认识了一个词语——“奥林匹克精神”。北京奥运会已成过去的经典,但是作为中国体育电视人,我们参与奥运、思考与诠释奥运精神的道路将永远延续下去。
对我来说该怎样延续?用什么方式延续最为恰当呢?江和平总监的话给了我启示:奥运会不是四年一届,而是两年一届。是呀,温哥华冬奥会正在向我们走来。在冬奥会与冰雪运动中,有着与夏奥会同样的和谐、友谊、进步和对人自身的超越,也有着不一样的美丽和不一样的动人故事。我们可以延续纪录片的意蕴深刻和真实细腻、可以延续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和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强强联合,可以延续人文化的思考与国际视野,可以延续高标准的制作和创意摄影,这些成功经验的延续就是大型六集纪录片《中国冰雪记忆》的源起。它的使命是在北京奥运会之后,温哥华冬奥会之前用电视纪录片特有的方式、用全新的视角来反映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
胡锦涛主席说:体育是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的确,体育绝不是单纯的竞赛,它包含着文化与文明。中国冬季运动的发展更加集中体现了这一点:通过东西方两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中国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体育文化在长期的博弈中逐步融合。因此,《中国冰雪记忆》努力想要表达的有竞技,但更重要的是文化;有体育,而更重要的是人生。
《中国冰雪记忆的》的表达:人文化记录和电影化叙事
《中国冰雪记忆》将坚持人文化记录和电影化叙事的表达方式,我们将把主体人物置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生活中,通过人物命运的变迁折射中国冰雪运动发展的轨迹。《中国冰雪记忆》共六集,每集50分钟,每一集都将以冬季运动的某个项目为线索:第一集以速度滑冰为线索,通过叶乔波和王秀丽的故事追寻中国与冰雪相连的最初记忆,回顾中国冰雪运动最初的征程,尤其是中国选手在冬奥会上的征程。第二集以短道速滑为线索,通过李琰、大杨扬,王濛三代运动员的体会和变化,探寻中国冰雪运动不断突破历史、突破自己的历程。第三集以花样滑冰为线索,通过姚(姚滨)之队的努力展现在花样滑冰这一由西方传统文化统治的舞台上,中国人是如何在妥协与坚持自我的矛盾中跳出属于自己的舞步。第四集以冰球为线索,通过中国女子冰球队和基层教练王乃伟的故事,表现出中国广大冰雪运动工作者是如何在被冷落中选择默默坚持的高尚品质。第五集以自由式滑雪为线索,通过陈洪彬、李妮娜、韩晓鹏等人的故事展示雪上项目人对于项目的热爱和对参与奥运的向往。第六集以冰壶和单板滑雪为线索,通过王冰玉、刘佳宇、英如镝等人的故事展示中国冰雪运动的希望。
《中国冰雪记忆》不会追求完全地概括,六集甚至更长的篇幅都不能把中国冰雪运动的历史讲述的面面俱到。我们依然追求人文化的纪录。任何宏大的历史都应该具体到人的身上,因为历史是由人创造的,人是最鲜活最具有生命力的,探究人物本身的心路历程和奋斗历程,探究人物和社会的关系,这是最有趣,也符合电视表达的。因此《中国冰雪记忆》不是编年史,它讲述给你的是一个个不同的历史瞬间,一个个不同的人生断面。历史的宏大不是一部纪录片能够涵盖的,我们呈现给观众的是历史长河里的涓涓细流和朵朵浪花,你能感受到的不是历史沉甸甸的脚步,而是其中真实发生过的故事和个性鲜明的人物。
作为总编导,我对《中国冰雪记忆》纪录片的要求是一定要“好看”。“好看”,这确实不是一个简单的标准,而是一个很高的标准。在尊重事实和生活真实的绝对原则之下,寻找影像表达的丰富性,节奏感和影像质量,特别是在叙事上寻找明快的节奏和故事化的表达方法,这就是我们所倡导的“纪录片的电影化叙事”。具体的表现形式是“创意摄影、“纪实追踪”、”“原音重现”和“剧本预置”。尤其是在影像上,我们强调的是“创意摄影”和“纪实追踪”相结合。“纪实追踪”讲求长期追踪,利用时间的跨度发现细节、寻找变化以营造现实生活的真实感。而“创意摄影”则讲求情景再现和意境营造,它主要承担三个功能,一是实现对于过去没有影像段落的再现,一是实现在过去和现实之间的过渡,再一个就是强化细节、渲染气氛,调动特殊拍摄手段去营造场景。
《中国冰雪记忆》的价值
在《我们的奥林匹克》这部纪录片中,有冬季运动的一集,片名最初叫《打开冰封的记忆》。如今,《中国冰雪记忆》已经成为中央电视台2009年度重点节目选题,我们可以站在更广阔的空间里书写冰雪运动的魅力和挖掘更深沉的冰雪记忆。《中国冰雪记忆》有如下几大价值:
权威性——这是中国奥委会和中央电视台的再次合作。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对于冬季运动有着最权威的认识,而中央电视台则将以国家媒体的责任感权威诠释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体育频道将投入专业纪录片创作骨干和高清设备来摄制本片,这些都足以保证该片的权威性。
国际性——中国冰雪记忆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世界背景下书写而成的。目前,我们已经拍摄了从1924年第一届冬奥会举办地法国夏蒙尼到2010年冬奥会举办地温哥华在内的几乎所有冬奥会举办城市,我们将以冬奥会为贯穿线索,把中国冬季运动放到国际化视野中去考量。另外,从制作手法上本片也将符合国际上电视制作的主流趋势,达到电视节目的国际水准,以站在历史和现实结合的高度表达现代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文化性——冬季运动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冰雪运动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一脉相承,我们将在《中国冰雪记忆》中介绍相关的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知识,并探寻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对于体育文化内涵的诠释将是此片的主要诉求之一。
《中国冰雪记忆》的方向
当中国女子冰壶队为中国赢得宝贵的集体项目世界冠军时,当姚之队在世界花样滑冰赛场一次次演绎中国传奇时,当九岁的维吾尔族男孩扎帕尔滑过阿勒泰禾木峰峰顶时,当陈露在深圳的冰场中给一个练习滑冰的南方孩子以热情鼓励时,我们都看到了中国冰雪运动的新希望。从过去到现在、从小众到大众、从北方到全国、从中国到世界,这是中国冰雪运动的希望,也将是《中国冰雪记忆》努力的方向。
(责任编辑:张建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