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10年发展,虽然整体水平不高,但已有选手跻身国家队之列—
中国花滑运动民营力量崛起
本报记者 慈鑫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11-10 [打印] [关闭]
年轻的双人滑组合董慧博/仵一鸣在一周前结束的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中国站比赛上仅列第六名,论名气他们远不如同一赛事中分列冠亚军的申雪/赵宏博和张丹/张昊,也不如刚刚在日本站夺冠的庞清/佟健,但董慧博/仵一鸣却是被中国花滑队寄予厚望的希望之星,更值得称道的是,这对年轻选手来自于一家民营的花样滑冰俱乐部。 全国花样滑冰锦标赛前不久在北京举行,除了黑龙江队、哈尔滨队、齐齐哈尔队、吉林队等几支老牌冬季运动项目专业队派出运动员外,北京世纪星、哈尔滨新秀、北京浩泰等几家民营花滑俱乐部也有选手参赛,其中部分选手的成绩还进入了前3名,董慧博/仵一鸣正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赵英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国内各地已经出现了不少民营的花样滑冰俱乐部,虽然整体水平不高,但个别俱乐部发展得不错,这对中国花样滑冰运动的未来发展是一个有力的补充。” 中国民间的花样滑冰俱乐部兴起于近10年,据北京世纪星滑冰俱乐部总经理范军介绍:“在中国很多城市,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带着孩子去滑冰馆学习滑冰,这和花样滑冰的高雅有很大关系。此外,就是因为以申雪/赵宏博为代表的中国花滑优秀选手在社会上产生的明星效应。”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就有不少人渴望参与花滑运动。那时,中国涌现出了陈露,这位世界顶级选手给以艺术、美感著称的花滑运动做了一个最好的广告。在当时,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们对参与体育运动已经有了多样性的需求。范军那时刚从国家花滑队退役不久,找他合伙开滑冰馆的人络绎不绝,其中还有外商。 不过,范军并不希望自己的花滑俱乐部仅仅是大众性的,他希望在推广花滑运动的基础上更能成为一家有着较高竞技目标的职业俱乐部。范军这种想法对于了解中国竞技体育体制的人来说可谓之“大胆”,因为中国奥运项目(除足球、篮球外)的竞技体育人才几乎全都是在举国体制的框架内培养出来的,社会力量很难涉足这个领域。 几经波折,直到1999年,范军的世纪星滑冰俱乐部终于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花滑俱乐部。一年后,另一家和世纪星有着同样追求的哈尔滨新秀滑冰俱乐部宣布成立。随后,国内又陆续出现了几家类似的滑冰俱乐部。 “应该说,中国的民营力量能够在花滑运动中发挥作用,和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的支持有很大关系。”范军回忆说,“在世纪星成立的最初几年,如果不是国家队将自己的滑冰馆在空闲时间以极其优惠的价格提供给世纪星使用,很难想象世纪星能发展到今天。” “要知道,仅仅依靠民营力量,我们很难建造昂贵的滑冰馆;此外,在师资上,世纪星也借了冬运中心的光,因为有不少从国家队和地方队退役的老教练最后加盟到世纪星,国家相关部门也为此开了‘绿灯’。”范军表示。 世纪星俱乐部在创立初期就拥有两名女单花滑运动员,这是俱乐部从地方上找到的苗子,作为俱乐部向高水平竞技目标迈进的基础。不过,对于世纪星来说,当时选拔苗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民营俱乐部还是新生事物,很少有年轻运动员愿意选择民营俱乐部作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平台,尽管从待遇条件上说,世纪星提供了比专业队更优惠的条件。 历经10年的发展,目前俱乐部旗下已拥有10名高水平运动员,其中6人是从地方上选拔的,4人则是从参加俱乐部大众培训课的学员中一步步培养起来的。最优秀的选手,诸如董慧博/仵一鸣已经被吸纳为国家队队员。国家队在选拔人才时没有戴着有色眼镜,这让世纪星等民营俱乐部感到很欣慰。赵英刚对此表达了官方的态度:“国家队的大门对所有运动员都是开放的,不论身份和培养模式,关键就是看运动员的水平高低。” 可以预见的是,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之后,随着申雪/赵宏博、庞清/佟健的退役,势必将有新人补充进中国双人滑项目的一线主力阵容中,董慧博/仵一鸣无疑是最具竞争力的一对新人。未来,如果董慧博/仵一鸣能够成为像申雪/赵宏博和庞清/佟健这样的世界顶级花滑选手,那将是范军最期待看到的,那也将是中国花滑职业俱乐部收获成果的时候。 不过,在没有成功之前,俱乐部的付出仍然十分巨大。 得益于迅速扩大花滑运动业余培训市场,世纪星俱乐部在成立后第二年开始盈利,目前平均每天培训100人左右,每年的培训量达到3万人次。但俱乐部的赢利大多被投入到了几名高水平竞技选手的培养上,范军介绍,每名竞技选手每年的培养花费在10万元左右,如果没有大众培训这一块做支撑,俱乐部的运营肯定要亏损的。 但也正是因为拥有了竞技选手培养的业务,将职业俱乐部与大众培训俱乐部区分开来,对于世纪星这样的中国花滑职业俱乐部而言,距离最终成功的时刻已经不远。
本报北京11月9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