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
-------Douglas MacArthur
“老兵不死,只是他的背影在渐渐远去”,这是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在行将退出美国军界时的著名演讲,此刻已没有了他在太平洋战场肆意硝烟的风采,也没有了他在朝鲜战场上发表圣诞回家言论时的戏谑,在这一时点上---1951年4月19日,陪伴他的只剩下了这个老男人的玩物—一只烟斗。 也许你想到了在西凉力斩韩氏五将的暮年赵云,手里扔握着陪伴他初出常山的银锭长枪。 也许你想到了在镇南关痛杀法军的暮年冯子材,背后擎着干系万千桂粤百姓命运的长刀。 也许你想到了太行山上洒热血砍鬼子的无名老人,厚实的羊皮肚兜里仍别着手榴弹驳壳枪。 那时他们已是一杆杆老枪,锈色的枪栓已然斑驳,然而斑驳的又岂止那副原本的钢筋铁骨,锈色的还有世人的一块块记忆,枯槁的还有那一页页青史。 想到了倚天屠龙记中明教教徒最后的自我焚化:“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也许只有到了上述老枪的境界方能体会到的菩提真语。
耳机里传来的是汉斯季默磅礴大气的原声配乐。 脑海里呈现的是太平洋战争片头纷飞的炭笔灰屑。 有了上面的铺垫,我想我可以开始谈起本文的主人公王治郅—一挺不老的枪。 我不否认自己就是伪球迷,所谓伪球迷,我是这样理解的: 1、看过10年球就敢和别人说起上古年代的球史。 2、看过一些精选镜头就可以将某某球员的职业生涯作为谈资 3、在篮球场鬼混几年就可以用自己的技术水准来对某某球员指手画脚。 所谓伪球迷大抵如此,我也是,但这并不妨碍我用“唯心主义”的角度来畅谈王治郅,毕竟我没有用“违心主义”来糖衣王治郅。 不按纪传体通史书写,也不按编年体记录,我只想用点滴感情的抒发来向在2010年男篮世锦赛上的老兵王治郅敬礼。
注:文风有变 大家都知道王治郅是八一队出身,其实本来和给咱们大一军训的教官没什么两样,但是当这样一个兵勇有了2米14的身高和柔和的手感后,这一切都将发生变化,他升级为“特种兵”—一个能持枪投弹的大兵,也是一个会投篮抓板的大兵。就这样王治郅走进了我们的视线。 我第一次关注王治郅还是因为他加入NBA,那是我还是一个足球迷,对篮球属于懵懂状态,但是NBA的国际化扩张早已由不得你闭心锁脑,不管你喜不喜欢篮球,只要你是男孩子,只要你喜欢体育,NBA就是必不可少的体育营养餐,而中国球员的首次正式加盟则不折不扣的成为了这份极品盘中餐。悲剧的是凭着王治郅在国内联赛积攒的RP值并没有让他在NBA大爆发,随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新闻媒体大体是这样定性的:不想为国效力,只想打NBA,当然这句话也可以用我们熟知的“马诺体”来解释:宁愿坐在NBA的板凳上哭泣,也不愿意在CNINA的赛场上欢笑。其实这次关于王治郅的“不忠”风波并没有向我们老百姓想的那么简单---国外媒体的乱报,国内新闻的一边倒,篮协体委的决策,大郅的彷徨。体育就像一盘巧克力,多种的配料才能让这巧克力苦的特别,苦的变态,王治郅是当事人,但他更是受害者。国内人民几乎没有以理性思维来思考整个事件,仅仅以“不为国效力”草草定论,我当时作为一个初中生,更像是一个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也是一边倒的逢人必批王治郅,我臆测80后的一代人没有谁不记得那场关于王治郅的风波,也没有谁当时没有批判过王治郅,也是那几年,王治郅老了。。。 王治郅是篮球天才,当然老江和老胡没有给他亲笔题字,但至少和他打过球的球员或者看过他打球的球迷都由衷的有这样的感慨(别和我提科比或詹姆斯,我说的是Center,也别和我提霍华德,自奥尼尔老去之后,NBA的中锋就可以统称为the generation of muscle)。身高是老天赐予的,技术是自己修炼的,王治郅到底有多强?我就从球员角度和球迷角度来给予实证分析:
球员角度: 1、
在姚明去NBA之前,他的愿景偶像是萨博尼斯,而他的实际目标则就是王治郅,然而姚明却似乎永远也没有当面竞争的机会了,在王治郅远赴的NBA的之前的那个赛季,CBA总决赛在王治郅率领的八一队和姚明统帅的上海队之间展开,王治郅获得了胜利,之后他也就飞往了美国,追寻自己的NBA梦想,而我们的明帝则在国内擎天一柱,独孤求败,没有了王治郅,姚明的上海队轻松的获得了2002年的CBA总决赛冠军,而姚明则终究没有在与王治郅的正面对话中取得胜利。然后,也就没有了然后。。。 2、
易建联也算是一代天骄了,论相貌,论身体素质,王治郅都没有可比性,但是天才也许就是天才,王治郅在回到国内后,也进入了人生的另一个巅峰期,在年的CBA总决赛上,王治郅率领当时还算阵容整齐的八一队把易建联领衔的广东队打的俯首称臣,而王治郅和易建联的激情对决也是那一系列赛的亮点,战果是这样的:技术战胜了身体素质,步伐战胜了肌肉。 3、
即使在王治郅的暮年,也就是今年的男篮世锦赛上,老兵不老,王治郅在受体力所限上场时间不多的情况下,依然在面对各路豪强中锋时展现了军人球员的风采,其中几次进攻端的表现甚至将其可以列入篮球教科书,大郅的步伐至今在FIBA无解,大郅的三分投篮迄今冠绝FIBA中锋。
球迷角度:
1、球迷是主观的,因为不是球迷自己在打球,只是用眼睛看,用脑子得出结论,但是球迷又是客观的,因为得分,篮板,盖帽这些技术统计师可以客观获得的,王治郅早年人送外号“追风少年”,巅峰时号称亚洲第一中锋。“优秀”这个词在当今社会是可以造假的,比如丰田,三鹿,但是“第一”这个名头是实打实的,360度,24小时的曝光率意味着你的一切在世人面前都是真实的,王治郅亦如此。 2、世界上不是演员才会跳舞,在球场上亦不乏精灵舞者,而王治郅则恰好就是一个褪下舞衣,不着舞鞋的篮下舞者,大家也许看惯了NBA后卫前锋后卫们抽风似的假动作,但是如果中锋也去踩着舞蹈似的步伐则会被扣以“软蛋”的屎盆,在当今肌肉弹簧似的中锋盛行年代,对王治郅类似的人物有如下的恒等式:技术流=地板流=软蛋。如果你看过王治郅的篮下曼妙舞步,你会觉得那个所谓的恒等式是如此的Fake。 王治郅的职业风采上面也就以侧面方式呈现,毕竟我是一个伪球迷,言多必失,呵呵。 人老不能回春,就如同覆水难收。皱纹是用任何药膏也抹不掉的,只能说它以另一种自我欺骗的方式悄然隐藏,风华过后,便是没有了风华,青春逝去,便是永别了青春,只有人老了,才会被友人语赠“永葆青春”。 之所以想写一篇关于王治郅的文章,还是因为今年的男篮世锦赛,大郅已经为国家队效力了15年,他的伤病,年龄其实早已经不适合在血肉横飞的内线三秒区苦苦支持,与他同时代的李楠等早已加官进爵,而他还在为国效力,完全接过了八一战神刘玉栋的衣钵,将军人球员的威名播撒四方。如今大郅已然暮年,然而看过他在世锦赛上的上佳表现,作为一个球迷,真球迷也好,伪球迷也罢,完全满意他为国家篮球事业交出的最后一份答卷。当国歌响起的那一刻,这杆老枪的全身仿佛又浸润了烈性的机油,裁判鸣哨开球的的那一霎,全身的钢件潇洒的抖下了沉灰与重锈。。。 借着酒劲儿,本来还想再为大郅多数几笔,呵呵,罢了,古有关羽温酒斩华雄,事儿办完了,话说清了,也就不再这儿闲絮叨。还是那句话:老兵不死,只是他的背影渐渐远去。。。
用球迷的一句经典语录来为大郅的运动生涯做最后的注脚吧: “上小学的时候听到他的名字。
上初中的时候看他的比赛。
上高中的时候看他还在打。
上大学的时候看他依然在。
现在毕业了,他依旧坚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