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早的一篇文章:
申雪赵宏博:让双人滑告别悲情
本文刊于财新网体育专栏 作者杨旺
常年跟踪冬季项目的记者王向那,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在迈向温哥华太平洋体育馆冰面之前,申雪和赵宏博作了一个双手对碰的动作。熟悉二人的王向那解释,与其他人“如临大敌”“苦大仇深”相比,这对夫妻搭档选用了一个调皮的小动作,来为彼此打气。
这是冬奥会的双人滑决赛。有媒体在引述两人的背影时感慨——哥滑的不是花样动作,而是中国人多年的梦想,幽默中多少有些悲壮的味道。
中国冬季运动人似乎总伴随有这种悲壮气质,从速滑名将叶乔波左膝上的13块碎骨,到单人滑皇后陈露告别赛场的化蝶之舞。到了花样滑双人项目,这种悲情似乎植根到了最深。
带头大哥姚滨和搭档栾波当年除了享受世界比赛中倒数第一的垄断地位,在国内还要面对某些前来观看的领导的呵斥:“你们怎么能向后滑,历史的车轮不能后退”“男女之间搂搂抱抱地成何体统”?姚滨最得意的大弟子申雪和赵宏博,也是苦命的娃。就挑最近的两个来说吧,一个是2003年世界锦标赛前一天,申雪脚踝严重扭伤打封闭上场,一个是2006年冬奥会前6个月赵宏博脚踝骨折。
随后的故事和中国女排的高妹赵蕊蕊几近相同:赵宏博只争朝夕,完成了一个医学史上的奇迹,并随后出现在了都灵的冰面上获得铜牌。但张丹张昊赶超了他们的风头:首先是张丹像叶子一样被抖落到了角落里,然后又是两人强忍着剧痛完成所有的比赛。
最终,中国人在冬奥会上收获了第二、三、四名。但在中国的竞技体系中,金牌具有评判一切的话语权和衡量指标。中国队的成绩尽管佐证了中国双人滑在国际上的实力和地位,但多少有些尴尬和苦涩。
赵宏博曾跟我讲过两个故事:一个是关于他自己的,2006年,他们入选“中国十佳劳伦斯冠军奖”最佳组合奖。湖南卫视男主持人在介绍到场的运动员时,习惯性地用“奥运冠军”来称呼申雪和赵宏博。这个时候,他们面红耳赤地纠正,我们只是世界冠军。
另一个是关于他们老大姚滨的。2006年,姚滨和孙海平、陆善真携手领取了CCTV风云人物最佳教练,这是他人生最辉煌的时刻,但也是最尴尬的时刻。因为人们提醒他,在这些教练中,只有他一个人不是奥运冠军。
姚滨身上还收藏着不少这样的桥段,比如俄罗斯鸟人瓦西里耶夫的冷嘲热讽,就因为他是奥运冠军的教练。也因为这些,很多人找到姚滨,希望能就此写出中国花样滑的剧本,但多被他挡了下来。
可以想象,如果剧本成行,肯定是琼瑶阿姨的苦情戏路子。为了将剧本写的更充分一些,还可以加上这样的段落:那就是在他们退役一年之后,被称为“老妖精”的37岁的赵宏博回来了。那是2009年5月4日这天,在外面闹腾了一年多的赵宏博,再次走进自己陌生而又熟悉的清教徒式生活。
通常情况下,他会在首都体育馆招待所三楼宿舍系着冰鞋走来走去,有时“顺便”滑进隔壁的老婆申雪(现在叫队友)的宿舍,后者告诉他一清早想起一个螺旋线动作,两个人比划起来(偶尔比划会演变为争执)。来到冰场,常有的好状态不再光顾他们,有时其他选手两三次就能PASS的动作,他们要弄个十次十五次。有一次,他甚至练到旧伤复发。到了晚上,队医会遵从他的要求,对他上演两小时的《风声》的“酷刑”:将他左腿从脚跟一直攀向小腿的深粗疤痕撩开(那是2006年冬奥会前6个月跟腱断裂的印记),往上面再扎上32针。
只有到了周六下午,他们才开车来到位于北京亦庄的家。赵宏博为老婆炒烧茄子,时间宛如暂时停滞。周日下午,他们又要回到训练中心。链接两地的这条路,他们走了十几年。
“当宿舍门砰的关上时,我就在想,非人生活开始了”,一名前奥运年冠军曾向我这样描述集训生活的感受。
要说明的是,在他们重返冰场的问题上,赵宏博无疑是起了主导作用。毕竟从1992年到现在,奥运冠军始终是他和这支队伍的心结。冬季中心官员和师傅姚滨也承认,他们在其中作了大量的工作。
“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中,只有20家滑冰俱乐部,10至15对双人滑选手。”有业内人士对我表达了这样的忧虑,“庞清、佟健年纪不小,张丹、张昊状态低迷,如果申赵无法回来,如果申赵无法奥运夺冠,中国花样双人王朝土崩瓦解绝非耸人听闻。”
好在,如果没有再次出现;好在,姚滨没有答应写那个剧本。申雪和赵宏博滑向冰面,滑向自己多年的梦想。无论是短节目的《沉思》,还是如泣如诉的自由滑节目《柔板》,他们都完成得出类拔萃。美国媒体注意到了赛后他手抚胸口的动作,认为他是用心灵在滑行。还有媒体说,申赵是“中国给世界的最好的情人节礼物”。
在获悉夺冠之后,这对夫妻含泪久久拥抱。这是他们比赛之后的固定动作,申雪说,这次,她希望停顿的时间更长一些,最好永远不要松开。
有媒体说,希望中国双人滑的无形之手,永远不要松开。
王向那跟我说,那一刻,申赵在哭,庞清佟健在哭,张丹张昊在哭,姚滨在哭,总局局长刘鹏在哭,中国的记者在哭,就连一旁观战的国际滑联理事玛丽·伦德马克也在哭。)。人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双人滑的春天,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