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那是在长野冬奥会。就是那一曲柔婉的《梁祝》,就是那一袭淡雅的短裙,一束灯光打在“冰蝴蝶”身上,她在《梁祝》的伴奏声中完美演绎了那一幕爱情悲剧,长跪冰面,泪雨滂沱,22岁的她在那时化蛹为蝶。她就是中国花滑“第一张名片”——陈露)。
对于沈城的冰迷们来讲,陈露这个名字似乎很遥远,遥远得仿佛只有印象中那只“冰蝴蝶”从洁白冰面上轻滑而过,留下一抹艳丽。但沈城的冰迷们又是幸运的,因为陈露在2012的元旦“飞”到了沈阳,作为亚洲冰上冬季赛嘉宾来到我们身边。当年翩翩起舞的美丽少女,如今已蜕变成一位女强人,还有,就是一个深爱家庭的妻子、母亲。
那一年 破茧成蝶美丽无限
回忆曾经的过往,1998年长野冬奥会的陈露,在曲终舞尽之时,伏在冰面上哭了,她经历了一次蛹化蝶的蜕变,终于用一个蝴蝶造型为自己的运动员生涯划上了美丽的句点。陈露坦诚告诉记者一句话:“那时候,我只知道,青春就在于那一搏。”于是,这一搏,陈露没有给青春留下遗憾。
陈露自四岁半就开始了她的冰上之梦。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上,18岁的陈露一举摘铜,改写了中国在冬奥会该项目上零奖牌的历史。
1995年3月,伯明翰世锦赛,在《末代皇帝》的配乐下,一身红妆的陈露舒展开那柔软的双臂,轻盈地飘滑在冰面上,当她以一个绝美的双手抱肩造型结束全部动作时,观众全场起立,掌声雷动。最终,陈露成为中国第一位花样滑冰世界冠军。
在经历了一段跌宕起伏之后,我们就看到了那只在长野重生的“冰蝴蝶”,世界为之震撼,世界为之动情。再提及那一幕,陈露的淡然超出了记者的想象,回忆过往她就好像在讲述旁人的故事,这是因为在多年过后,又走过了人生的一个十余年,如今的陈露看淡了荣与辱,只希望告诉那些向往冰上运动的年轻人:“一切都会过去,明天总会到来!”
在路上 不断寻求新突破
如今的陈露在做什么?她笑言自己仍旧“在路上”,“我还是在不断学习,不断寻求突破的过程中。”
1998年退役后,陈露去了美国,和一些花滑明星进行世界巡回演出,陈露丰富了自己的阅历,加深了对花滑的理解。“在美国,冰上项目非常普及,我更希望把自己在国外学到的东西带回来。”
2005年,陈露在深圳开始运作花滑俱乐部,如今这家在深圳万象城的花滑俱乐部已有超过3万名注册成员,12岁以下的少年超过70%,“花滑除了是一门运动,更是一项艺术,能成为孩子一生中受用不尽的财富。”陈露喜欢看孩子们滑冰,“很多家长来找我教孩子学滑冰,我都会告诉他们,如果想让孩子走专业路线,那么没有任何捷径,孩子付出多少辛苦,就会收获多少成功。但如果只想孩子强身健体或是掌握一门技艺,那么我也要告诉他们,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学习滑冰可以历练出孩子的自信与坚韧,从哪里跌倒就让孩子从哪里爬起来,重新起步再滑,这就是一个让孩子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并重拾自信,不断前行的过程。”
教滑冰 锻炼每个孩子的自信
从竞技赛场退下来之后,陈露多年来从未离开过花样滑冰这项运动,从参与世界巡回演出到如今开办俱乐部,进行“北冰南展”的推广工作,都在推动中国花滑运动取得更大的成就。
阶梯建设储备不足,一直是困扰中国冰雪项目的一个难题,“如果花滑运动能够有乒乓球那样的根基,花滑项目的选材就将更加从容。”所以,陈露开办俱乐部。
指着沈阳万象城冰场大屏幕上灵动跳跃的小女孩,陈露说:“在我那里,有很多好苗子,无论他们是否会走专业路线,最起码我们的花滑人才储备得到了壮大,这个小女孩在我那里学了7年,马上就要出国读书了,就因为她有花滑这门技艺,在出国选择学校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多的便利。”
那份爱 每一个精彩的“明天”
在陈露的俱乐部,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露姐”;几位国外好友在采访中走近陈露,陈露与对方用英语侃侃而谈,他们称她为“LULU”。陈露着装时尚不失优雅,言谈举止不失干练,如此国际范的“中国露”,真正是中国花滑的一张名片!
生活中,陈露享受着满满的爱与欢乐。2005年,俄罗斯著名双人滑运动员丹尼斯陪伴爱妻陈露,一直在深圳定居并开创事业。2006年,儿子NIKITA呱呱坠地,三年后,女儿Anastasia降临人间。老公对于自己在事业上的帮助,陈露自豪地说:“是他开拓了我固有的思维理念,为我的事业保驾护航!”
谈及自己的两个混血儿,陈露脸上不再是淡雅的微笑,换上了毫不掩饰的喜悦,“我儿子已经在我编排的冰上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中扮演小老鼠了,滑冰他早就会了,但他更喜欢网球,还有钢琴和架子鼓。至于小女儿,姗姗学步时,就开始上冰了。对于孩子的未来,我们不会强求,他们喜欢什么就学什么!”沈阳日报记者 丁瑶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