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是说俄罗斯的莫斯科冰上古典芭蕾舞团在沈阳演出并且追溯到中国在1960年代初也曾经有过自己的冰上芭蕾表演《白毛女》片段。
《辽沈晚报》记者采写的这篇文章对于这段历史有所提及:http://enjoy.eastday.com/c8/2012/0426/3534192491.html
5月2日,来自俄罗斯的莫斯科冰上古典芭蕾舞团将为沈城市民献上芭蕾《胡桃夹子》,“冰上芭蕾”这种演出形式也是首次登陆辽宁大剧院的舞台。
冰上芭蕾作为一种独特的芭蕾艺术,虽然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但是相对于芭蕾的发展历史,甚是年轻,但其艺术造诣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借着冰上芭蕾登陆辽宁大剧院的契机,本报记者与读者一起步入独特的冰上芭蕾艺术世界。
冰上芭蕾不等于花样滑冰
很多人甚至很多媒体愿意将优雅的花样滑冰称为“冰上芭蕾”,而且当前从事冰上芭蕾表演的演员,多数都是花样滑冰运动员出身。俄罗斯冰上古典芭蕾舞团中有些演员甚至还曾经在世界级比赛中取得过奖牌。这也让很多没看过冰上芭蕾的观众将“冰上芭蕾”想象成为“花样滑冰”的舞台版。
但主办方负责人表示,从花样滑冰运动员转成冰上芭蕾演员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即便是奥运冠军也不一定能成为很好的冰上芭蕾舞者,因为冰上芭蕾的冰场小得多,做动作难度肯定大了很多,并且冰上芭蕾有故事情节,演员需要跟音乐、灯光、背景、其他演员配合。冰上芭蕾追求的不是技艺和难度,而是要通过自己的表演去打动观众。
中国也有“冰上芭蕾”
其实,中国也有冰上芭蕾。有资料表明,60年代初,中国也开始引进冰上芭蕾演出,编排的第一个作品是《白毛女》片断。主办方负责人透露,冰上芭蕾发展难点在于技术。俄罗斯的冰上芭蕾世界一流,他们在演员选择和培训中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冰上运动员向冰上芭蕾舞演员的转变。因为冰上芭蕾演员不但要具备冰上技巧,更重要的还要适合芭蕾舞演员的身材、气质、修养等各方面的条件。
虽然冰上芭蕾不等于花样滑冰,但要发展冰上芭蕾,首先要提高花样滑冰水平,不是培养一两个尖子,而是整体水平的提高,然后在对这些学员进行音乐、美术、文学等方面的培养。
冰芭百年
冰上芭蕾是用芭蕾结构形式编排并大量使用芭蕾技巧动作规范的冰上舞蹈。 18世纪中叶,花样滑冰已经出现,但由于这时的冰刀没有沟槽,只有螺旋线、燕式平衡等简单动作。随着冰刀技术的发展,技巧动作越来越多,19世纪上半叶在欧洲许多大城市如维也纳、伦敦、柏林、彼得堡等出现了滑冰俱乐部,花样滑冰流传越来越广。 1860年,在彼得堡出现了把俄罗斯民间舞蹈融入花样滑冰的技术,丰富了它的内容和形式。1892年在荷兰召开的世界滑冰协会代表联席会议决定每年举行速度滑冰比赛的同时举行花样滑冰比赛。这种比赛促进了花样滑冰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在花样滑冰的基础上出现了冰上舞蹈。 1952年,在法国巴黎举行了第一届冰上舞蹈锦标赛。最早把古典芭蕾引入冰上舞蹈的是苏联,苏联成立了冰上芭蕾舞团,编排成套的节目。芭蕾编导 L.M.拉夫罗夫斯基 1959~1964年曾兼任莫斯科冰上芭蕾舞团总编导,他把芭蕾的结构形式用在冰上舞蹈之中,创作编排了《冬天幻想曲》和《雪花交响曲》等整套节目。冰上芭蕾提高了冰上舞蹈的抒情性,融入了情节性,扩大了表现范围 ;同时,由于借助冰上技巧,增加了难度,更富于观赏性。令人眼花缭乱的旋转、托举、后滑大跳、转体大跳等等现在在冰上芭蕾中已屡见不鲜。 记者 王琳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