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友友4岁那年跟他父亲上了第一堂大提琴课,这标志着一个不同凡响的演出生涯的开始。6岁时他在巴黎大学举行首场独奏会,节目中有一首巴赫无伴奏组曲。 1962年爱好音乐的马氏家族迁居纽约市后,由于他的无可置疑的天才,马友友进入朱莉亚学院,成为伦纳德·罗斯的学生。他在该校就读到15岁,然后决定转入哈佛大学,旨在取得学位并扩展自己的视野。他顺利完成了从神童的直觉演奏到成熟音乐家的过渡,1978年获得艾弗里·费雪奖。如今46岁的马友友在世界各地都有他的热心听众,从1983年始仅与索尼合作的专辑就达50多张,14次捧得“格莱美奖”的马友友今年再度以《阿帕拉契之旅》赢得格莱美奖的“最佳古典跨界专辑”。这张专辑也获得古典音乐类的“最佳年度制作人”。人们戏谑其谓“格莱美的杀手”。
大提琴的声音属“粗”线条的,在乐器中,大提琴是最接近“人声”的奇妙乐器,马友友的琴声将其“人声”的灵性发挥了出来,清新委婉,兴味无穷。就连巴赫无伴奏组曲,到了马友友的手里,就变成了一幅幅如梦如幻的音乐诗画。
在许多现场演奏录像中端详马友友,他像个邻家男孩,非常随和,经常会露出他那特有的孩童般的微笑。马友友的琴声,马友友的音乐理念,马友友的微笑,说到底,是一种博爱,因有此境界,他的琴声才会如此“不同凡响”,他的微笑才会如此充满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