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12冬运会后哈尔滨媒体对韩聪的采访,从侧面更好的了解这位青春少年。
http://www.xinnews.com/system/2012018/000313637.html
访我国花样滑冰双人滑新秀——哈尔滨运动员韩聪
哈尔滨新闻网记者 王坤
最初与韩聪约定采访是在十二冬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前。韩聪很快回复说:“赛后吧”。比赛结束后,代表哈尔滨队出赛的隋文静/韩聪获得季军,对这对新秀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成绩。
7日,赛后的韩聪一回到哈尔滨,马上给本刊记者打来电话,比约定时间提前了两小时:“我跟家人待会儿准备吃饭,怕你等太晚,我一定得先打电话给你。”
“高手云集,我对结果很满意”
十二冬是隋文静和韩聪参加的第二届全国冬运会。四年前的十一冬,两个小孩儿刚搭档不久,也刚刚比完世青赛,始终处于忙碌中,比赛经验也不足,略微有些生涩。这次十二冬“升级”,隋文静和韩聪非常重视,也很紧张。此前,他们一直在哈尔滨训练,为了比赛,两人元旦便赶赴长春提前适应环境。
“一场规模巨大的赛事”,19岁的韩聪如此评价十二冬,并不仅仅因为赛事安排与安保等工作的周密。在韩聪看来,十二冬“升级”的意义,还包括此次比赛能够与其他两组双人滑世界级强大组合进行同台竞技。“这是一个绝好机会,庞清/佟健和张丹/张昊是我们的前辈和奋斗目标,我们都来自哈尔滨队,心态上首先就没有那么紧张,能跟他们一起比,对我们是最好的锻炼。”韩聪非常重视比赛的每一个细节,“短节目中我们没完全放开,好在自由滑都发挥出来了。能拿到这样的成绩,我们已经很满意。”
面对失误,一个19岁孩子的坦诚
隋文静与韩聪似乎从他们出道那一刻起便开始成名。成功的秘诀有很多,比如两个孩子身高相称,长相清新活泼,牛仔风格的舞蹈表演起来得心应手,也特别讨喜。事实证明,这对令人眼前一亮的“小清新”凭借优势,的确很快赢得了国际滑联的认同,2010年的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的中国站第二、美国站第三、总决赛第三的优异成绩,让两个刚刚转到成年组的孩子颇感意外。“那时刚出道,我们很放得开,也没什么想法,每次表演也很尽兴。”讲起那段经历,韩聪多了几分冷静,“我想我们只是很走运,因为当时俄罗斯和德国的强大组合都没有上,我们的路还很长。”
到了2011年,隋文静与韩聪有了一定实力,也有了一定把握。他们换了新节目,依然是令人愉悦、传递快乐的“小清新”风格。只是,他们却出人意料地先后在几次大赛中出现失误。“我们当时压力很大,有时往往比完赛后不知道是个什么状态。当时心情虽然不好,但还能很快调整状态。”对于两人的技术实力,韩聪依然坚定,“不存在技术方面的问题,我们虽然换了新节目,但并不是重新开始,我们的基础很好,有很稳的底子。我们了解新曲子的创作背景和故事,然后在练习与表演时,我们置身其中。一切的努力,都是心态走向成熟的一个过程。”
花滑路曾发生转折
和大多数花样滑冰运动员一样,小韩聪的花滑之路开始于四五岁时。当时,他还在哈尔滨上幼儿园,很多小朋友在一起滑旱冰,然后由专业老师挑选“冰感”好的小朋友,建议从事花样滑冰。“我并不是个有天赋的运动员。”年幼的韩聪只是觉得,花样滑冰很美,在冰上飞来飞去,让幼小的他感到快乐。
走上花滑路的动机单纯简单,不过中间也险些出现转折。原来,当年已上小学的韩聪最早与一个女孩子搭档,后来女孩子去练单人,韩聪没了搭档,便回到学校继续读书。如果没有现任教练栾波的坚持,也许花滑只能成为韩聪童年中一段短暂的记忆。
小韩聪再次回到冰场,栾波为他选了一个她感觉非常合适的搭档———隋文静。之后几次重大比赛中,细心的观众很快发现了韩聪对隋妹妹的体贴入微。“我们已经在一起5年,现在非常有默契。”提及搭档,韩聪语气中流露出小小的快乐,“我们一起走过很多大赛,彼此建立牢固的信任。一切都挺好的。”
一点一滴,走向索契
“我特别感谢大家的支持,真心的。能有这样的成绩,是因为很多人的鼓励。”年轻的运动员,对家乡媒体的关注总是满怀感谢。“谢谢你,谢谢家乡媒体的惦念。”
见证一名运动员成长,是很多家乡记者乐于做的事情。第一次见到韩聪是在2011年上海的冰上雅姿新发会。看到来自家乡的记者,韩聪很高兴,看着记者的眼睛,一口气回答了许多问题,难掩紧张的情绪。这是一个真诚的小孩儿,电话中回答问题时,也会很礼貌地说一句:“我手机快没电了,可能会突然断掉……”
韩聪的新浪微博头像是自己的一张帅气照片。他有很多冰迷,得到了很多宠爱与肯定。尽管微博很少更新,但他一空闲,就会用手机刷微博,看看冰迷的留言。几乎是一整天的训练,隋文静与韩聪还很年轻,尽管忙碌,却感到充实与自信。问及身体怎么样,韩聪很轻松地说:“身体完全没问题,很快就要参加集训了,我们要备战四大洲比赛,然后向2014索契冬奥会努力。我们会一点一滴地充实训练,为了我们的梦想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