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俄罗斯媒体关于Cohen的文章(谈及离开老太太的内幕)

[复制链接]
alexes 发表于 2005-1-16 09: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goMV2ET.jpg

文章挺长的,因为最近比较忙,就先不全面翻译了,主要谈的是Cohen和老太太如何开始合作,后来分开的原因,以及最近更换教练的事情,后面还有对老太太的采访,看的出来,老太太还是很喜欢Cohen的,她们在关系没有恶化前分开对她们都还是好事情。她们关系的变化,Cohen的妈妈在其中也有影响。记者提到老太太的训练方式,总是让学生在训练中过载,这样到比赛的时候会比较轻松(当然这样的方式是不是适合所有的学生,我个人觉得值得商榷)。另外,在03-04赛季GPF之前,老太太还曾经忠告Sasha要保存自己的精力,她说Sasha娇小的身体没有那么旺盛的精力.....

转载自FSU,http://www.fsuniverse.net/forum/showthread.php?s=&threadid=20873

感谢IceAlisa翻译成英文,原文http://www.sport-express.ru/art.shtml?97804

Sasha Cohen: A little tiger who walks by herself. By Elena Vaitsehovskaya About a year ago, when figure skating had just begun experimenting with the new judging system, I wrote in one of my reports: “Ladies singles skating has a new unbeatable leader—Sasha Cohen”. However, aside from the two wins in the Grand Prix Series 2003, the American was unable to achieve great success. The question remains: why? American coach Robin Wagner said this about Cohen:” I am convinced that the word “success” as applied to this athlete can mean only one thing: victory.” It was to seek victory that Cohen left her coach John Nicks for Tatiana Tarasova in the summer of 2003. She moved to another coast from California to Hartford. She and Nicks had visited Tarasova during the previous summer right after the Worlds in Nagano to choreograph programs for the new season. She probably made the decision (to switch) right then and there. She always makes her own decisions, her mother Galina told me. At the age of seven and a half she went to an ice rink and signed up for classes. My husband and I found out post factum, when Sasha came home. She made a good argument explaining why she didn’t want to continue doing gymnastics and wanted to take up figure skating. She took group lessons at first and then—by her own initiative, transferred to the Nick’s group. We lived in California at the time, south of LA. We were informed in the summer of 2003 that our daughter had decided to move to the East Coast. Although she did say that she’d love it if we moved with her, adding quickly “If that would be too complicated, I will go alone.” Haftford At first the Cohen/Tarasova relationship looked idyllic. “You get so caught up working with Tatiana that it’s sometimes hard to stop. At the same time, I’ve never met a coach who was such an intense and hard worker” Sasha said. “Incredible talent. Very rare. Not of this earth” said Tarasova of the athlete. “ I have never met a person who would so fanatically and cheerfully torture herself during practices. Sasha takes on a workload of a man. I didn’t think she could work like that.” The results of this collaboration were evident rather quickly. If you remember Cohen’s first appearance on senior ice, the most remarkable thing was not necessarily her skating but her gymnast’s flexibility. Her gorgeous spirals that made other ladies skaters look bland and even awkward. Other ladies had to count on the weak and unstable (why hide it) jumps of the young American. At the first GP competitions in the fall 2003 Cohen appeared as an athlete whose programs had no weaknesses. This gave Tarasova a reason to say:” I don’t care which system will be used to evaluate Sasha’s skating. She will win anyway.” That season Cohen managed to beat the unbeatable in the US Michelle Kwan. But that only happened once during a Pro Am competition in New York. “After a win like that an athlete grows wings” said Tarasova. They deve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科科 发表于 2005-1-16 2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话了一下午的时间翻译这篇文章,没想到立羽已经翻了一部分了.既然翻完了,就贴出来吧.从俄语到英语,有从英语到中文,肯定有些东西不太地道.语言就是这样,所以不足之处,请大家见谅!

大约一年前,花样滑冰开始试行新的打分规则,我在一篇报道中写到:“女子单人滑又出现了一位不可击败的领军人,她就是—— Sasha Cohen

但是,除了2003年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分站赛的两次胜利,这位美国姑娘就没有取得更大的胜利了,为什么呢?

美国教练Robin Wagner谈到Cohen时,这样说道:“我相信对于一名运动员来说,只有‘胜利’才叫‘成功’。

Cohen就是为了胜利,在2003年夏天离开了John Nicks,投身Tatiana Tarasova,从西海岸加利福尼亚搬到东海岸的哈雷福德。在前一年夏天,长野世锦赛之后她和Nicks访问过Tarasova,为新赛季编排新的节目。也许就是在那个时候那个地方Cohen决定换教练。

Cohen的母亲跟我说过:“她总是自己拿主意。Cohen七岁半的时候,去了趟冰场,就签约参加那里的课程。Cohen回家时,我和我丈夫发现了她签的合约。她向我们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不想继续练体操,而要练花样滑冰。一开始她参加集体课程,后来主动要求转到Nicks的训练组。我们当时住在加利福尼亚,洛杉矶以南。2003年夏天我们得知我们的女儿已决定搬到东海岸。虽然她说如果我们愿意跟她一起去的话,那样很好,但她很快加了一句:“如果你们觉得那样太麻烦,那我就一个人去。”

哈雷福德

一开始,Cohen和Tarasova的关系看起来非常好。Sasha说:“与Tarasova 合作,时间安排非常紧,有时很难停下来。我从来没见过对工作这么热情,这么努力的教练。” Tarasova说:“Cohen有不可思议的天赋,这么有天赋的选手太少见了,世界上没有几个。我从来没有见过一名选手在训练量很大的情况下,还能保持很高的热情。Sasha的训练量相当于男选手的量。我没有想到她能够承受。

很快,合作的成果就显现出来了。记得Cohen第一次出现在成人比赛中时,给人印象最深的不是她的滑行,而是她体操运动员般的柔韧性。她的旋转太漂亮了,使得其她女选手都相形见绌。其她女选手不得不寄希望于这为年轻美国选手的相对薄弱、不稳定的跳跃。

在2003年秋天大奖赛第一站比赛中Cohen的表演完美无缺。这使得Tarasova有理由说:“我并不在意用什么规则来评判Sasha的表演,无论什么规则她都会赢的。”

那个赛季,Cohen要击败战无不胜的美国选手Michelle Kwan。但Cohen只在纽约的一次职业比赛中赢过她。

Tarasova说:“一次胜利之后,运动员翅膀就硬了。终于有了信心,这种信心是怎么训练都得不到的。”

但之后,Cohen生病了。Cohen是在法国分站赛拿了冠军之后,在巴黎生病的。比赛完了之后的一整天,Sasha都在购物,晚上就发烧了。等她回到美国,她飞去了底特律,参加一项美国的职业比赛,然后又参加了一场。

Tarasova强烈反对她参加这项比赛。但Galina相信她的女儿在任何状况下都能赢,她坚持要Sasha参加。她争辩说Sasha不能错过这项比赛,因为她和USFSA是有合约的。

那次比赛Cohen失败了。当她再出现在哈雷福德,她不得不从零开始寻找状态。但那时不是找状态的时候,离大奖赛总决赛仅有几天了。

科罗拉多

比赛之前,我飞到哈雷福德,打算从那里去科罗拉多。我不时感到Cohen的母亲和Tarasova之间的紧张关系。在这样一项有声望的比赛中,自己的女儿是夺冠的无可争议的热门人选,显然这一点让Galina自鸣得意。在场的只有Tarasova一个人不确定Sasha是否能夺冠。她认为Sasha没有为夺冠做好准备。

事情的结果的确如此,短节目中Sasha做Lutz三周时失败了,排在日本的Fumie Suguri之后。自由滑时,Sasha的信心足一些,但在节目后半段,两个跳跃都失败了。

就在科罗拉多,裂痕产生了。外界看来,每件事情都很正常,Tarasova说:“我的身体情况不容许我投入很多必要的精

立羽 发表于 2005-1-16 14: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过会儿得回校了,时间有限先帮alexes翻译一段。

一年前当新规则刚试行时,我就曾预言写过一篇报道“女子单人滑的领军人物——萨沙科恩” 然而,除了赢得03大奖赛系列的两站,美国没有再取得更大的成功,问题老生常谈“原因在哪儿”美国教练洛宾说“我坚信成功对于选手来说只有一个含义,那就是夺冠。”为了寻求夺冠,科恩在03的夏天离开了前教练Nick而改投塔拉索娃门下。同时她也从加州海岸搬到了Hartford。在之前的那个夏天为了新赛季长野世锦赛的编排,科恩和Nick曾经拜访过塔拉索娃。或许那时她就已经打定了换教练的主义。她母亲Galina告诉我,“科恩总是自己决定一切。七岁半时她自己去了一个冰场报名。我丈夫和我至到收到信函才知道这事。她找了一堆理由来说服我们为何不想再练体操而改练花滑。刚开始她跟着大班学,后来凭着自己的独立,她成为了Nick的弟子。当时我们住在加州,洛杉矶的南面。到了03年的夏天,我们的女儿突然告诉我们,她要搬到东海岸去。虽然她说了如果我们能一同前往她会很开心,但是如果居家搬迁太复杂,她完全可以一个人去。” 一开始科恩和塔拉索娃的关系很理想。但科恩表示“要跟上塔拉索娃的训练节奏很难,我从没见过一个教练用如此大强度训练。”而塔拉索娃则对别人说“科恩有着难以想象的天分,这世界上极其少见的能力。但我从没见过一个人能在如此高负荷的训练中仍然保持着喜悦之情。萨沙的运动量相当于一个男选手了。我很怕她会承受不住。”

她们之间的合作很快就有了明显的体现。如果你还记得科恩在青少年赛时的表现,那最引人注意的不是她的滑冰动作而是她当体操运动员时保留下的柔韧性。她华丽的表演使别的女选手都相形见拙。于是她们只能去例数她跳跃上的不足。03年秋天科恩以近乎完美的姿态出现在人们视线中,这让塔拉索娃很自信的说出“我根本不在乎用哪套规则来评判萨沙的滑冰。她绝对能赢。”正是由于这样一个原因,她打败了美国的神话——关颖珊。虽然这样的结果只出现了一次,在纽约的ProAm比赛中。“她就像是长了对翅膀。”塔拉索娃事后说。但随后科恩却病了,这事发生在巴黎。萨沙一整天都在逛街,晚上回来后就开始发烧了。当她回到美国紧接着等待她的却是底特律的比赛,除了比赛还是比赛。塔拉索娃很反对她这样频繁的参与演出和比赛,然而科恩的母亲却认为她的女儿所向披靡,坚持她应该参加所有赛事。她不愿科恩退出的理由竟是,她们和美国滑联的合同问题。科恩后来输了那场比赛,当她再次回到Hartford时,不得不一切从零开始训练起,然而时间却不等人,大奖赛总决赛已经在即。

我经常能感受到科恩母亲和塔拉索娃之间的紧张气氛,Galina过分自满于自己的女儿是这场大赛毫无疑问的冠军。只有塔拉索娃不那么坚信萨沙将取得胜利,她觉得萨沙根本没有充分准备好去摘金。结果毫无疑问,短节目中科恩在triple lutz 中摔倒,排名在村竹章枝后面。自由滑中她又两次摔倒,分别于triple toe 和flip跳中。就是这时候关系的裂痕开始出现了。对外仿佛一切照旧“我个人的健康问题使得我没有过多精力去关注萨沙,于是我推荐了Wagner,科恩遵从了我的提议。”塔拉索娃宣称。虽然科恩和塔拉索娃对于分开的决定保持了一致的口径,但她们之间的争执决不可能只是玩笑。许多细节都证实了这点。在Dortmund的世锦赛上塔拉索娃的名字根本没有出现在科恩的教练名单中,甚至连舞指都不是。
dy 发表于 2005-1-17 13: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三位楼上!

最后一句话,看着真寒!!

josefina 发表于 2005-1-17 15: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没有想到Sasha是这样的。不过她确实非常有天赋,但天赋不能决定一切。

柏山艾莉 发表于 2005-1-17 19: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辛苦各位翻译的同志了

非常感谢

不过看了总觉得不是滋味啊 Sasha个性很强 强到有些妨碍她继续进步的程度了 还有她妈妈实在干涉太多了

套句DY的话 看着真寒!!

Sisi 发表于 2005-1-17 19: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太太的话真是含沙射影,sasha给我的感觉就和文章里差不多。

yiyi0380 发表于 2005-1-17 2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科恩经常摔倒并不完全是心理素质的问题。

唉,千里马遇上了伯乐,结果却不是象人们期待的那样……

要成为最优秀的选手,除了有过人的天赋外,更需要的是付出比其他选手成倍的努力甚至是牺牲。科恩当时还是小姑娘,正如老太太说的,“我相信Sasha现在不会做这样的事了。”

希望在她变得成熟,不再犯可以避免的错误时,一切都不会太晚了。

飞雪 发表于 2005-1-19 10: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一句真是寒气泛上来啊。

难道是这么一个不知道感恩的人么?

dy 发表于 2005-1-19 18: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sasha的个性我几年前曾看过一篇文章,具体哪年在哪看的也忘记了,当时她还不象现在这么有名气,但在国内也排前几名了.就是某年全美比赛,自由滑最后一组在场上热身,当时sasha做完一个什么动作一条腿抬得很高,这时关刚好滑过来,sasha也看见她过来了,按理说她应该主动收腿,但她根本没有,幸亏关反应机敏也躲了过去.冰刀险些划伤关,关当时非常生气.就是这篇文章使我第一次对sasha有了深刻印象,这个女孩可够那个的.关当时可是世界女单第一人哪,她居然敢这么做?的确够有个性.
loooop 发表于 2005-1-19 18: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频频更换教练,无论什么原因,绝对不是好事
alexapple 发表于 2005-1-19 20: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sasha 白搭,趁早收拾收拾退役。
eagle_foxy 发表于 2005-1-19 2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翻译的大人辛苦了~~

好象很多运动员的家人都有过度干涉个人事务的倾向......

小公主 发表于 2005-1-21 1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alexapple在2005-1-19 20:58:52的发言: sasha 白搭,趁早收拾收拾退役。

虽然SASHA是存在这样的缺点,但她在冰上的出色表现是有目共睹的。无论她的性格如何,对她对花样滑冰的贡献是要肯定的。

好了。现在谈谈她这样的性格了。虽然我真的很喜欢她,尤其是她的美丽,更令我不得不爱她。

不过我也不喜欢她的这种性格。她的这种性格只会令人觉得她缺少一种王者的气魄。我觉得这也是她与小关最大的不同之处。虽然有时候她战胜了小关,但看上去却是小关像拿冠军。我从第一次见她就有这样的感觉。做个可能不太准确的比喻。小关就像皇后,而SASHA就像贵妃一样。

而且SASHA这个名字本身就是给人一种很冷酷的感觉。(这是我从一本关于英文名字解释的书上看来的)不过我就挺喜欢SASHA这个名字。那书还说MICHELLE是像女神的人,我觉得在小关身上很贴切。

鱼类 发表于 2005-1-21 1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希望她找到了这样一位教练。但他应该把他的一生倾注到Sasha身上,而不期望任何感激之情。

这句话如果不是话中带话的话,那还真是看不太明白了。把一生都倾注在一个选手身上?你们说会有这样的教练吗?就算有,会用在Sasha身上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