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mmie2005-2006赛季短节目选用了拉赫马尼诺夫的交响舞曲 OP.45 (Rachmaninov:Symphonic Dances OP.45)
第一首乐曲,开头的轻快和典雅很快被粗暴地打断,此后的音乐发展曲折,情绪复杂多变,充满了对现实的迷茫和矛盾,也交织这对遥远的祖国的思念和对亲切的青年时代的回忆。
http://vod.qhxx.cn/UploadFile/2005-1/2005117193629921.wma
第二首乐曲是一首典雅的圆舞曲,略带异国情调,充满诗意的魅力和精致的色彩。但这一切只是作为表达沉重的情绪和阴暗的情感的工具而已,音乐依然反映出拉赫玛尼诺夫所经历的苦闷、彷徨、狂躁与风暴,以及面对死亡的颤栗。
http://vod.qhxx.cn/UploadFile/2005-1/2005117194242405.wma
第三首乐曲在其形象之鲜明和表现力之强烈等方面,可说是俄罗斯音乐文化中最具震撼力的作品之一。它再次以《愤怒的日子》基础,夹杂着葬礼的丧钟,成为乐曲的基本主题,真实地表达出人在可怖的死神面前的恐惧、绝望。《愤怒的日子》贯穿始终,形象越来越显著,情绪越来越高涨,并最终形成无可抗拒的浪潮席卷了一切。
http://vod.qhxx.cn/UploadFile/2005-1/200511719553401.wma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 (Sergei Vassilievitch Rachmaninoff,1873-1943),俄国作曲家、钢琴家。曾就学于莫斯科音乐学院。他的创作中深受柴科夫斯基影响,有深厚的民族音乐基础,旋律丰富,擅长史诗式壮阔的音乐风格。作有《第二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二十四首《前奏曲》、《音画练习曲》,歌剧《阿莱科》、《利米尼的法兰契斯卡》和《第二交响曲》、管弦乐《死之岛》、《交响舞曲》,《钟》以及浪漫曲等著名作品。后从事指挥,介绍了不少俄罗斯作曲家的作品。1918年移居美国后,创作上充满了不协和与悲剧性,成为二十世纪上半叶重要的钢琴演奏家。 《交响舞曲》是拉赫玛尼诺夫的最后一部作品,它完成于1940年10月,三年后,拉赫玛尼诺夫便与世长辞了。作品虽名为“舞曲”,但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舞曲。它由三首乐曲组成,象是三首交响音画,更可以说是一部三乐章的交响曲,而所谓“舞曲”的名称则只有象征意义了。 跟《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一样,这部作品的构思也是悲剧性的,涉及的依然是拉赫玛尼诺夫毕生都在思考的那些哲学问题。拉赫玛尼诺夫多年一直沉浸于悲哀、痛苦和忧伤的思想感情之中,作为他的绝笔之作,《交响舞曲》强烈地反映出他那种疲惫不堪、无能为力的沮丧情绪。作品以深切的悲哀使听者震惊,其中充满了难忍的不满、无尽的痛苦、热切的渴望和徒劳的抗争。拉赫玛尼诺夫曾为作品的三首乐曲分别冠以“清晨”、“正午”、“黄昏”的标题,但在正式出版时却没有标题和任何类似标题的说明。也许是他并不想强调作品的自传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