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体坛周报上的一篇文章,觉得很好,推荐给大家! 攻略 首脑 明星 文化 语言--伦敦何以击败巴黎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16:20 体坛周报
记者安义、特约记者魏晋报道 当第一个巴黎人站上莱佛士大厦四楼会议大厅的陈述讲台,一场属于他们的悲剧就已经开始了,而他们一无所知。 整个投票过程中,伦敦始终压着巴黎,这和巴黎在长达一年半的申办马拉松长跑中的领先形成强烈反差。单从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足以解释法国人的失败。至少有五种模式的对抗,左右了这次申奥超级大战的强弱易位。
攻略之争:英式盯梢 VS 法式领跑 不要让实力相近的对手在长跑的最后时刻贴近在你身后。 2004年1月15日,九个城市首次向国际奥委会(IOC)提交申办报告,除了巴黎之外,还有伦敦、马德里、莫斯科、纽约,伊斯坦布尔、哈瓦那、莱比锡和里约热内卢。到11月15日,第二次向IOC递交申办报告的只剩下在新加坡参与决战的五个大城市,其余四城因为实力不济已在6个月前被淘汰出局。 到这个时候,巴黎仍遥遥领先,而伦敦获得的IOC内部支持甚至还落后于马德里。巴黎的领先优势出于他们对申奥的执着热情,在申办1992年和2008年奥运会分别输给巴塞罗那和北京之后,巴黎两次做为投票前的领先者在最后关头摔倒,仍痴心不改,打动了IOC委员们,甚至让对手感到自愧不如。 但是,巴黎人忽略了伦敦的一个动作:2004年5月19日,就在五个城市进入第二道程序的同时,前奥运田径1500米冠军两次得主、46岁的塞巴斯蒂安-科在一次会议中取代了美国女商人卡萨尼的位置,成为伦敦奥申委头号人物。 科因为在奥运战场上的荣耀而被英女王授予勋爵封号,而且还是前IOC主席萨马兰奇最喜欢的两位运动员之一(另一位是中国乒乓球巨星邓亚萍),他上任后立刻着手修补申办中受到IOC批评的细节。 科勋爵对伦敦的申奥理念进行了修正,其中关注青少年体育的部分,现在已被证明是伦敦最后胜出的关键之一,抓住了IOC委员们对奥林匹克运动未来的理想主义感情。而且这位运动员出身、后来曾当过英国下院保守党议员的奥申委主席,同时还具备很高的政治天赋。今年5月24日的英国奥委会成立一百周年纪念,软磨硬泡让被称为“清廉先生”的IOC主席罗格不避嫌疑率领众多IOC委员前往伦敦,就是科勋爵外交的巨大成功。在伦敦申办成功的当晚,法国媒体就痛骂科是个“打擦边球”的家伙。 在科勋爵率领伦敦大步流星的时候,巴黎还保持着舆论和姿态的领先。舆论的领先往往会成为投票的毒药,这也正是巴黎前两次申办失败的教训,但是他们没有改变策略,巴黎市长德拉诺埃在公开场合表示“没有谁是必胜的”,甚至被法国媒体认为过于低调。 姿态的领先则让遵守游戏规则的法国人失去了最后一个痛击伦敦的机会:在IOC柏林全会上,伦敦给各国际单项组织和运动员允诺价值2500万英镑的资助,而按照IOC申办规则,超出原申办报告的新的财物计划都是不允许的。伦敦因此受到IOC道德委员会的调查,但是最后不了了之。法国人包括法国权威体育媒体《队报》都没有发表任何指责伦敦奥申委的言论,甚至没有向IOC提出抗议。 这场龟兔赛跑的结局,当然是谦谦君子输给务实的绅士。 陈述之争:英式理念 VS 法式观点 英国人讲故事和许诺的本领,让陈述不输给过多纠缠于技术细节的法国人。 如果说投票前还有摇摆票的话,那么陈述报告就是发起进攻的最后武器。不幸的是,巴黎人被排在陈述的第一个出场,而伦敦有足够的时间在下午出场之前照准现场的感觉,等待对手发言效果的消退。 巴黎的陈述,第一个要点出于率先出场的巴黎市长德拉诺埃之口。他提到巴黎在“2003年7月份……IOC对我们的提高提出的一些指示,我们也充分地进行了考虑,本次奥运会我们不希望办得很奢华浪费”。事实上,这种迎合罗格新奥林匹克思维中“瘦身”理念的做法,一直是巴黎被当成热门的原因之一。 在接下来的发言部分,巴黎对立体化交通、环保和安全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陈述。但是,这段结合短片进行的陈述,并没有特别出彩之处。 巴黎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法国总统希拉克。当他为巴黎做最后总结时,表现亲和,“首先我想我已经认识大家很长时间了……”而希拉克最能体现法国传统精髓的陈述出现在最后,“法国非常重视奥林匹克的价值观,也就是和平、分享、尊重、友谊和人民之间的对话,文化之间的对话。” 德拉诺埃和希拉克准确表达了巴黎人申奥的观点。但是,因为排在第一个出场,陈述效果大打折扣,正如体操比赛一样,这也是一场打分的比赛。 伦敦人的陈述,以IOC委员安妮公主开始,并且插播了英女王的致词。在大多数像正常人一样渴望得到尊重的IOC委员中,这一招无疑能赢得不少感情分。但是,这只是英国人“感情剧”的开始。 “当我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