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日 09:26
来源:竞赛画报 作者:管秀妮 选稿:王冠宇
即使没人在乎,我们也会共舞
在人们的印象里,庞清/佟健一直都是中国花滑界的“老二”,但在他们自己看来,重要的是全力以赴,在冰场上讲述自己的故事。
“你们是总决赛后第一家来采访我们的杂志。”在接受《竞赛画报》专访的过程中,佟健说了这么样一句话。
怎么会?想到2007年世锦赛申雪/赵宏博的退役之战,还有都灵冬奥会张丹/张昊归来时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难免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事实确实是如此,打开百度搜索中国三对花样滑冰运动员,庞清/佟健的相关网页是17万多个,而年轻的张丹/张昊的相关网页多达74万多个,就连已经淡出冰坛一年多的申雪/赵宏博也仍然保持着45万的搜索量,三对选手的受关注程度不言自明。
同样是三大赛,拿了大奖赛总决赛冠军的庞清/佟健享受的“待遇”和他们获得的荣誉相比,未免有点不相称。
“其实我们不太在乎这个,现在还好些。”佟健说这话的时候,脸上似笑非笑,“以前我俩小,不懂事,也不知道接受媒体采访,大家都知道申雪/赵宏博,却不知道我们。”
为国争了光,却不受关注,这样的事情对于庞清/佟健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2006年的世锦赛,庞清和佟健心里憋着一股劲,目标直指冠军,但当时媒体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已经从伤病中恢复过来的张丹和搭档张昊身上,似乎世锦赛冠军就是他们的囊中之物。
“虽然别人把我们忘了,但是我们没忘。”佟健对自己和庞清那时候的状态极为自信,“我们要证明给别人看,我们有世界冠军的实力!”
比赛中,除了庞清摔倒过一次外,其它的动作两人都完成得相当出色:两个抛跳完成的无懈可击,高飘轻盈、赏心悦目,高难度的后外螺旋线和前位螺旋线也都十分到位。当自由滑结束后,两人下场等待裁判打分时,抑制不住激动心情的佟健没有像往常那样坐在座位上,而是一直站着,当124.22的全场最高分出现时,庞清和佟健激动地拥抱在一起,在全场如潮的掌声之中,佟健情不自禁的挥舞起了拳头。
这个冠军使庞清/佟健成为继陈露和申雪/赵宏博之后,第三个(对)拿到世锦赛冠军的中国运动员。然而虽然获得了世锦赛的金牌,他们却没有因此而名声大震。“庞清/佟健”这两个名字出现在媒体上的频率仍然不高,即使是在队内,这枚金牌似乎也不像他们想象中那样分量十足。
首都体育馆运动员食堂的墙壁上,挂着申雪/赵宏博和张丹/张昊的照片,显示出这两对黄金搭档的辉煌成就和他们在中国花滑运动中的地位。而庞清/佟健并没有享受到这样的待遇,尽管他们拿下了世锦赛冠军和大奖赛总决赛冠军。不仅是食堂,在统管中国冰雪运动的冬季管理中心内的其他地方,和另外两对花滑搭档相比,庞清/佟健的照片也不多。“你可以去会议室,还有我们运动员宿舍楼道的墙上看看。”佟健说。
在双人滑国家队中,已经退役的申雪/赵宏博是当仁不让的“老大”,无论从成绩还是对双人滑项目在中国的影响力,他们都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会议室唯一悬挂的运动员照片就是申雪/赵宏博。因为年纪相对比较大,进队时间比较早,庞清/佟健在队里被称作“老二”;年龄最小的张丹/张昊是“老三”。
1993年,佟健拉手庞清,开始了搭档双人滑,1999年是庞清/佟健的第一个转折点,他们在赛场上崭露头角,连续获得了亚洲锦标赛和大学生运动会的冠军。但当时的申雪/赵宏博如日中天,特别是在夺得盐湖城冬奥会铜牌和多枚世锦赛金牌后,他们已然成为中国花滑界的旗帜性人物,而庞清和佟健一直笼罩在他们的阴影之中,就像佟健现在说过的那句话,当时大家都只知道申雪/赵宏博,但不知道他们。
2007年申赵组合退役后,张丹/张昊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申赵组合在媒体心目中的位置。这一点,从2008年大奖赛中国站的宣传海报上就有所体现:由众多花滑明星排成的雁阵中,张丹张昊是雁头,庞清佟健在后面,是雁翅。“到2010年冬奥会之后,我们俩基本会退下来,现在推张丹张昊,让他们走到观众眼前,等我俩退下来,就不会影响人们关注花滑热情的延续。队里可能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吧。”
佟健说,换成其他人,看了这张海报,心里可能会觉得别扭,“但我们从来不会去想。”
“老三”之所以跑到了“老二”的前面,契机是2006年都灵冬奥会。那个故事已经不知道被人们讲述了多少次:在做世界上最难的抛四周跳动作时,张丹严重摔伤,经过一段休息之后,坚强的丹昊组合重返赛场,赢得观众阵阵掌声的同时,也感动了裁判,最终获得了亚军。庞清/佟健则遗憾地与奖牌擦肩而过。
但丹昊组合的银牌在赛后引起了争议,俄罗斯花滑前世界冠军阿维尔布赫评论道:“很大程度上,裁判被赛场上的气氛感染了,给了张丹/张昊感情分。”而在路透社赛后报道中,明确指出了张丹张昊的间歇时间达到了5分钟。国际滑联在2004年颁布的特别规则中的第351条中规定:“在单人滑和双人滑的比赛中,选手在中断比赛后是可以继续比赛的,规则规定,如果情况允许,选手要在中断比赛后马上继续进行比赛,如果不能立即继续比赛,在征得裁判同意后,可以有2分钟的时间进行调整,但中断时间不能超过2分钟。”
路透社的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国际滑联的秘书长舒密特,他说:“裁判会估量比赛中出现的情况作出适当的判断。在选手确实受伤的情况下,我认为中断比赛没有带来任何(对中国选手)有利的条件。选手(张丹)是在明显受伤的情况下,很有勇气地完成了比赛。”
而一位对此持有异议的业内人士表示,首先,录像显示,张丹/张昊中断比赛的时间明显超过了两分钟;其次,规则针对的是时间,而非选手是否得利。当场裁判没有取消张丹/张昊继续比赛的资格,应当是违反了规则。
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圈内知名人士,在赛后说了这么一句话:“张丹/张昊坚韧顽强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组委会可以考虑给他们颁一个特别奖,而不是奥运会银牌。”
不论有什么争议,最后的结果就是这样:张丹/张昊成就了一段传奇,成为媒体的宠儿。但也许很少有人能想到,获得第4名的庞清/佟健有多么遗憾和失落。
站在奥运会的领奖台上一直是庞清/佟健的梦想。2006年初,他们在大奖赛总决赛上因为打分问题和各方面都发生过争执,甚至两个已经共舞了13年的老搭档之间也产生了矛盾,但为了即将举行的冬奥会,他们决定放下一切,全力备战。在出征都灵前,佟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将自己的雄心壮志告诉全世界:“我希望我们可以为中国代表团拿下一块奖牌!”
但就像你知道的,和上届冬奥会一样,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别人亲吻奖牌。庞清和佟健不认为失去奖牌是因为裁判对张丹/张昊法外容情,但只要想起近在咫尺的奖牌不翼而飞,一种巨大的失落感无疑会油然而生。
虽然事情已过去了两年多,佟健回忆起这件事,嘴里还是会念叨着:“那次奥运会的结果让我们很遗憾。“而凭借冬奥会银牌,张丹/张昊的精彩比赛照片继申雪/赵宏博之后挂在了首都体育馆运动员食堂的墙上。
尽管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在关键时刻命运又老是跟他们开玩笑——但庞清和佟健始终没有放弃对双人滑的热爱。
事实上,他们的运动生涯一直起起伏伏,小时候刚刚踏上冰场时,他们就是一对“倒霉孩子”。1993年,两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刚刚拉起手,教练姚滨就去了北京带国家队,当时队里没有其他教练可以带他们,剩下两个小孩儿没人管,也没人教,天天在队里晃。“我们非常希望在姚老师手下练,但那是肯定不可能的,我们太小,没参加过比赛,也没有成绩,所以根本进不了国家队。”佟健回忆道。
直到1997年,他们得到机会来到北京,自己掏钱去国家队代练。虽然在国家队训练环境好多了,但是“待遇”却没有得到丝毫地改善,他们依旧用别人用剩下的冰刀,穿别人穿过的比赛服,练别人比过的节目。但是,他们坚持下来了。拉手这15年来,如果不能接受诸如此类的“冷遇”,他们这对组合可能就从来不曾存在。
“我和庞清向来不在意这方面的东西,这也是我们俩可以到今天还能继续往前走的原因。”佟健说,“这就像家里有三个孩子,父母总会有偏爱,有侧重。”他说,两人早就想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私下里从来都没与抱怨过自己的处境,“我们惟一能做的就是全力以赴,在冰场上讲述自己的故事。”
过了今年,庞清和佟健都将迈进30岁,15年的专业训练积累下来的伤病越来越多,庞清开玩笑说:“现在越来越老了,有个什么伤的,恢复越来越慢了。”虽然佟健的跟腱炎弄不好就会犯,庞清的肾炎也要处处小心,但他们依然选择继续留在冰场。
“温哥华奥运会是我们坚持的唯一理由。”对于2010年温哥华奥运会的期待,佟健的希望和前两届奥运会一样,仍然是“可以拿到一块奖牌。”佟健说,“希望在温哥华可以弥补我们的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