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选手Virtue/Moir 在2013-14赛季的自由舞节目是来自俄罗斯音乐家的作品,其中包括Alexander Scriabin(亚历山大 史克里亚宾)创作的Piano Concerto in F-sharp minor《升F小调钢琴协奏曲》。他们使用了这部作品的第三乐章的结尾部分作为他们节目尾声部分的音乐元素。
升F小调钢琴协奏曲开始创作于1896年秋,1897年5月完成,同年10月23日在在敖德萨首演,由史克里亚宾本人担任钢琴独奏, 史克里亚宾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期间的老师萨芬诺夫(Wassili Iljitsch Safonow)指挥。
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部作品:《升F小调钢琴协奏曲》
赏析提示:
第一乐章.快板(Allegro)
起笔清新自然,乐队以简短的引子为钢琴的登场作好了调性和情绪上的铺垫。钢琴奏出一个充满即兴色彩的、绚丽的主题,乐队很快将它接了过去,而钢琴则承担起伴奏和装饰的角色,这是非常典型的斯克里亚宾早期风格的显现。在这个乐章中作曲家并未强调独奏与乐队以及各部分间的强烈对比,而是突出优美流畅的旋律和精美雅致的装饰音型。
第二乐章.行板(Andante)
我们首先听到的是由加弱音器的弦乐以柔和的音色奏出的主题,它有着民歌的淳朴风味。在这之后相继出现了五次性格各异的变奏。第一变奏中由单簧管吹出变奏旋律,钢琴伴以音域宽广的装饰音型。第二变奏的气氛为之一变,音乐具有了类似诙谐曲的性质。在第三变奏中,旋律移到了钢琴的低音区,弦乐与之呼应。第四变奏中对旋律作了较大的变化;一直到第五变奏,久违了的主题才以原始形式最终出现在乐队低音区,这时钢琴再次承担起装饰的角色,晶莹剔透的音色赋予音乐以华贵的色彩。
第三乐章.有节制的快板(Allegro moderato)
采用了古典协奏曲中常见的回旋奏鸣曲式,即兼具回旋曲式和奏鸣曲式二者的特征。较为平缓的主题不时被激烈的爆发所打断。在这里作曲家充分运用钢琴的宽广音域,挖掘出钢琴恢弘灿烂的声音世界。
关于Alexander Scriabin
亚历山大.史克里亚宾(Alexander Scriabin),1872年1月6日出生於莫斯科,1915年4月27日逝世於莫斯科。俄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最重要的作曲家和钢琴演奏家之一,作有交响曲5部,其中包括著名的《神圣之诗》(第三)、《狂喜之诗》(第四)和《普罗米修斯-火之诗》(第五)。此外还创作有升f小调钢琴协奏曲、钢琴奏鸣曲、前奏曲、练习曲等。
史克里亚宾的早期作品大多以短小的体裁形式出现,如前奏曲、练习曲、诗曲和多乐章奏鸣曲等钢琴作品形式。虽然他的创作受到肖邦的影响,并且在钢琴旋律形象方面也能让人感到略有弗朗克的痕跡,不过一位巴黎评论家的话也许更能从总体角度对其创作做出评价:“他(史克里亚宾)的所有作品都展露出一个无以匹敌的艺术个性。他的演奏是独特的、不可言明的斯拉夫式魅力的经典垂范,他也是世界上最出色的钢琴家。记住这个名字吧!”。
虽然史克里亚宾对他的协奏曲有些疏远,但作曲家本人还是在1906至1907年分别在纽约和底特律在公眾场合中演奏了这部作品,此外还有在1911年的圣.彼得堡和l914年的伦敦的演奏。在俄罗斯“经典”钢琴协奏曲宝库中,史克里亚宾的这部《升F小调钢琴协奏曲》与柴科夫斯基和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协奏曲比肩。
史克里亚宾创作这首升f小调钢琴协奏曲时只有二十四岁,正值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是一位才华横溢、前途无量的钢琴家和作曲家,远非后来那个乖张孤僻、高深莫测的神秘主义者。他此时更多地是一位传统主义者,这首先体现在f小调钢琴协奏曲的创作动机上。
史克里亚宾和比他小一岁的拉赫玛尼诺夫同為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尼古拉.兹韦列夫钢琴班上的学生,日后都成了俄罗斯乃至世界乐坛上最优秀的钢琴家之一,都在钢琴音乐的创作上有着不朽建树。不同之处在于,斯克里亚宾创作协奏曲主要是為了在巡回演出中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演奏技巧,这正是19世纪许多演奏大师的一贯做法,帕格尼尼、维尼亚夫斯基、萨拉萨蒂等均是如此。
另外,斯克里亚宾在这首协奏曲中基本遵循著前辈大师所确立的音乐形式和语汇,在钢琴的写作手法上尤其深受肖邦的优雅、精緻风格的影响。学生时代的斯克里亚宾曾极度迷恋肖邦的音乐,有一个时期人们发现他每晚入睡时枕边总会有一卷肖邦作品的乐谱;他十四岁时写的升c小调练习曲(作品第2号)几乎完全是肖邦的笔法和情调。当然,在这首升f小调钢琴协奏曲中,我们听到了更多史克里亚宾自己的声音,他对乐队的运用也与肖邦不同,不再是基本上為钢琴提供背景和支持,而是成为音乐发展进程中积极活跃的、必不可少的参与者。不过,就总体而言,这首协奏曲的表现手法并未超出以肖邦为代表的浪漫主义音乐传统,但这并不意味著作品缺少音乐的美和感染力。 音乐知识:协奏曲
协奏曲(concerto)一词源自拉丁文collcertaye,原意是在一起比赛,协奏曲也就是两种因素既竞争又协作的意思。协奏曲(concerto)最早是作为一种声乐体裁出现的,十六世纪指意大利的一种有乐器伴奏的声乐曲。十七世纪后半期起,指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巴罗克时期形成的由几件独奏乐器组成一组与乐队竞奏者称为大协奏曲。古典乐派时期形成的由小提琴、钢琴、大提琴等一件乐器与乐队竞奏的控协奏曲称“独奏协奏曲”。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以及浪漫乐派的许多作曲家均作有大量的独奏协奏曲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