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中国的花样滑冰裁判(杨家声老师荣获杰出贡献奖)

[复制链接]
curious_f 发表于 2003-5-7 1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大家就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orange 发表于 2003-5-8 15: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说呢,中国的花样滑冰现状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起步晚,发展不平衡,也没有多少的群众基础。说句不客气的话,国外的观众知道我们中国的选手,而我们国内的观众可能还连个名字也不知道。在这样的情势下要想中国有大批的国际裁判根本不现实。也没这个可能。再说了,要培养的一名够格的国际裁判恐怕不是几年就能成的。
guotongjin 发表于 2003-5-8 16: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菜鸟问个问题:花样滑冰的国际裁判是如何选出来的?他们任期一般多久?几年一换?一个裁判可以当4个项目的裁判,还是只能专司其职?
alexes 发表于 2003-5-8 19: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双人滑,男单,女单的裁判有资格给这3个项目打分,冰舞裁判专门评判冰舞。
所以象杨家声做过这3个项目的裁判,但不能做冰舞裁判。
lrf 发表于 2003-5-9 08: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其实世界上花样滑冰的国际裁判并不是很多,就算是美国俄罗斯这样的大国,也只有几个。杨家声还曾经多次在一次世界大赛里同时抽到2个项目去打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国际裁判并不多。
 楼主| curious_f 发表于 2003-5-9 15: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lrf在2003-5-9 8:29:37的发言:
还有,其实世界上花样滑冰的国际裁判并不是很多,就算是美国俄罗斯这样的大国,也只有几个。杨家声还曾经多次在一次世界大赛里同时抽到2个项目去打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国际裁判并不多。

问个菜鸟问题:国内比赛的时候请国际裁判评分对我国选手肯定有好处,至少有个印象分,这样的机会多吗?是不是只有在全运会.
orange 发表于 2003-5-10 0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少有这样的机会。一来费用昂贵,二来也要看是什么赛事。一般来说国内比赛没必要请国际裁判来,记得上次请国外裁判来华也是为了盐湖城冬奥会作准备。
 楼主| curious_f 发表于 2003-6-11 1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四大洲花样滑冰赛明揭幕 中国仅有一名裁判执法

四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明天将在北京揭幕,而参加本次比赛执法的44名裁判中,仅有一名中国裁判——杨家声,而他在做裁判之前却是一名医生。他在采访中由衷感叹:中国的国际花滑裁判太少了!
  昨天,记者在采访冬运中心花滑部部长王玉民的时候,有个朴实的老人笑眯眯地坐在一旁,不时插两句嘴,态度甚是和蔼。后来记者发现这位老先生的每句话都非常专业,于是记者采访完王玉民以后,就和老先生攀谈起来,后来才知道他是中国近20年来,惟一一名在国际上执法的花样滑冰裁判杨家声。由于他将在比赛期间进入封闭状态,不能跟任何人谈论有关比赛的话题,记者抓住他“闭关”的最后时机对他进行了采访。
  杨家声表示:“中国必须出现更多国际花滑裁判,因为只有裁判才能参加国际滑联的一些决策性会议,裁判们在这些会议上会讨论国际花样滑冰的最新动态,而国际滑联也会及时向裁判们公布最新的打分标准,我们再把这些信息传达给运动队。所以说运动员、教练和裁判,这三个因素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关系应该是三位一体,只有结合裁判的意见,才能使训练更加有针对性,自然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比如说有一年,女子单人滑运动员陈露参加国际比赛,有个外国资深裁判跟我说,陈露滑得确实不错,可惜她蹦蹦跶跶得像个小孩子,这影响了她的艺术表现分。回来以后我就跟陈露和她的教练说,她们马上对这点进行了改正,果然赢得了国际裁判们的一致肯定。”
  不过要取得国际裁判的资格并不容易,因为不但要通过国际滑联的裁判考试,而且必须同时具备专业和高文化修养。杨家声恰恰是机缘巧合同时具备了这两种素质,他在20世纪50年代考入某医科大学,刚到学校报到就被哈尔滨市体校挑走,从事了花样滑冰运动,并且连续四年夺得全国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冠军。在此之后,他又回到学校继续从事自己的医学课程,并在哈尔滨某心脑血管医院担任副院长。国家队成立以后,他被调到体育科研部门,在工作期间他又考过国际滑联的裁判考试,成为一名花样滑冰裁判?并成为中国惟一一个国际滑联承认的裁判长。
 

               一掌降龙
  让欧洲妹妹跳“敦煌飞天”
  在采访四大洲花样滑冰比赛的时候,记者反复听说这样一个词:“艺术表现?”一听这词我就头大。在许多国际比赛中,中国运动员都因为“艺术表现”这个魔鬼借口,被莫名其妙地挡在了冠军门外。
  昨天采访了国际花滑裁判杨家声之后,才知道这个“艺术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裁判们的审美标准。比如:西方裁判接受的是西方审美教育,他们在给东方运动员打分的时候,就会出现文化上的差异;而在东方裁判眼里,那种内敛和从容的表达却是非常有“艺术表现力”。
  当然,要求每个裁判都学贯中西是不现实的,国际滑联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尽量增加裁判数量,以平衡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尽管如此,在国际滑联裁判的行列中鲜有中国人的名字。
  杨家声为此非常生气,“有一次,申雪、赵宏博跳《木兰》,我跟那些老外们说,《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申雪、赵宏博表演得很出色!虽然那些老外当面都礼貌地说:‘是,是,是,好,好,好,’可他们在心里还是不能接受。所以我们的运动员只能去学西方舞蹈,用洋曲子,以迎合国际审美趋势。”
  现在看来,中国花滑不但要在比赛中拿冠军,还得抢滩国际裁判职位,等到欧洲美女在冰场上跳“敦煌飞天”的时候,就是我们的努力得到回报的一天。  

冰上飞 发表于 2003-6-11 13: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等到欧洲美女在冰场上跳“敦煌飞天”的时候,就是我们的努力得到回报的一天。  



我期待这一天,那时,是一种什么景象,我不敢说很刺激,但一定很动人,不仅说明中国的花样滑冰已经得到了国际认可,更主要的是中国悠久的文化得到了国际认可。其实我觉得咱们论坛里很多同仁都可以去考考花样滑冰裁判,先从中国国家裁判考起,然后再考国际裁判。



[此贴子已经被alexes于2003-6-12 11:35:43编辑过]

心潮澎湃 发表于 2003-6-11 16: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教练考裁判是不是很快啊!
 楼主| curious_f 发表于 2003-6-13 1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心潮澎湃在2003-6-11 16:24:23的发言:
教练考裁判是不是很快啊!

不会,要不然中国的国际裁判能只有一个。
gtxys 发表于 2003-6-13 20: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考取裁判资格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陆屿 发表于 2006-1-26 15: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青报]冬奥会中国花滑想封王要先破裁判歧视

中国青年报消息:(记者 慈鑫)克服严重的左脚跟腱断裂,赵宏博以超常的代价为十几天后在意大利都灵揭幕的2006年冬奥会进行着准备。

  赵宏博与申雪搭档,是本届冬奥会双人滑项目上最有竞争力的组合之一。这对合作了近14年,拿过大奖赛、世锦赛等重大花滑国际比赛冠军的老搭档,将最后一次为奥运冠军梦而冲击。

  年龄和伤病将是阻止他们成功的障碍,但这不是致命的,对于包括申雪/赵宏博在内的所有中国花滑选手来说,他们最难逾越的障碍是人心———欧美人对花滑项目的传统统治地位,很难被中国人轻易打破。

  国际滑联里没有中国官员

  “国际滑联里,没有一个中国籍的官员或委员,在花样滑冰这个人为打分项目上,从技术规则的制定到裁判判罚尺度的掌握,这些年来,我们中国队吃尽了亏。”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分管花滑项目的副主任任洪国今天对记者表示。

  从申雪/赵宏博1999年世锦赛获得亚军开始,中国逐步确立了双人滑世界强国的地位,这表现在大奖赛、世锦赛等重大比赛上,中国选手拿到金、银牌已非难事,但任洪国指出:“冬奥会受到各国的重视程度绝非大奖赛、世锦赛所能比的,冬奥会也是欧美选手最后一块阵地,在中国打入国际滑联这个圈子之前,我们很难在奥运会比赛上保证自己得到最公正的待遇。”

  一直以来,国际滑联的官员以及理事会、技术委员会等机构的成员全部来自花滑的传统强国,如俄罗斯、乌克兰、美国、加拿大等,在这些国家的控制下,最近几年花滑项目的发展趋势和规则变革,都是在沿着有利于这些国家的运动员和削弱中国队优势的轨迹发展着。“比如粘转动作,我们是男运动员高举起女运动员做高空的粘转,欧美选手做这一动作的高度要低得多,但国际滑联在技术规则上就做出了类似于中国队员使用的粘转动作不能加分的规定,并限定粘转动作的难度已到极限,不能再突破,这实际上是在打压中国队在这一动作上的优势。”任洪国说。

  中国选手在国际上屡受刁难

  由于在国际滑联没有人,在花滑技术规则的解释上,中国队也屡屡受到刁难。去年年底的世界花滑大奖赛日本总决赛,被一致看好的庞清/佟健却仅名列第五,在解释这对组合为何遭遇“滑铁卢”时,中国队为顾及国际滑联的颜面,对外的说法是因为队员伤病所致,但实际原因是这对组合遇到了裁判不公。

  依照去年8月实施的双人滑新规则,佟健的一个两周跳被降低了评分标准。但直到日本总决赛比赛期间,中国队才接到对这一新规则解释的临时通知。为了保证动作难度达到大赛的要求,佟健不得不立即更换动作,佟健今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当时都没有练习这一新动作的时间就匆匆上阵,结果发挥得很不理想。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俄罗斯一对选手在同一比赛上做相同动作时,却被按照旧的评分标准打分。中国队在不满的同时并未提出申诉,任洪国说:“对这种事我们已经习以为常,因为申诉也不可能得到中国队期望的结果。我们只能在动作设计上规避这种可能导致模棱两可解释的动作,尽量使自己的动作让别人挑不出毛病来。”

  屡受裁判刁难的中国花滑队,在2000年世锦赛上曾得到过国际滑联的公正待遇。当时,3名加拿大籍裁判联手压低申雪/赵宏博的得分,由于摄像机录下了3名裁判进行违规操作的全过程,在被人揭发后,国际滑联做出了取消此3名裁判此后执法国际滑联下属比赛的资格。“但这种有录像的铁证毕竟很难得到,大多数情况下,中国队只能默默忍受裁判的歧视。同时,我们只能要求自己做到胜人一筹,以无可争议的实力服人。”任洪国说。“就像本次冬奥会,我们派出的3对选手申雪/赵宏博、庞清/佟健、张丹/张昊都具备夺金实力,但有夺金实力并不意味着中国队员获得冠军的希望就最大。因为中国队员要夺金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我们早已预计到一种情况,如果大家发挥的水平相当,那么冠军一定属于欧美人,中国队员要夺冠只有在水平发挥明显高于对手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中国队为夺金需付出超常代价

  为了做到实力明显高人一筹,让裁判和对手无话可说,中国队为此也必须付出超出对手数倍的努力:不断向高难度挑战、主动寻找技术创新。但因为“朝中无人”,中国队挑战的新难度、创作的新动作往往受到国际滑联的排斥。申雪/赵宏博最有代表性的高抛动作,曾长期不被国际滑联认可,“但这个动作的飘逸优美最终征服了裁判和观众,也引得很多对手纷纷效仿。这让我们明白,我们要被国际滑联承认的确很难,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但这至少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任洪国说。“当然,凭实力说话只是我们眼下能做的。其实,维护自己利益最好的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打入国际滑联管理层这个圈子。”

  从2003年开始,中国滑冰协会开始主动承办国际滑联下属的花滑比赛,从大奖赛分站赛到总决赛,任洪国

frenchrabbit 发表于 2006-1-26 17: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讨厌中青报这种腔调的报道,搞得根政治宣传一样!哪有那么夸张!

捻转的问题国际滑联早就已经认可中国选手的技术风格了,要不然现在不会只有中国选手+2,+2的加,而且现在很多国外选手已经在学习中国选手的技术了,可以说推广的很好。举这个例子去说明中国现在受歧视真是十分特别的不恰当!

SZ99年的事情都过去快10年了,还拿出来说什么,而且当时明明是2名裁判作弊,怎么到他这就变成3名了,编瞎话也不查查资料,说出去让人笑话!

一看这记者就是个外行,而且擅长断章取义,专门挑符合自己报道腔调的东西记录,再添油加醋一下,把自己说的比窦娥还惨。对选手有百害而无一利,拿到国际上只会让人笑话。

说话有点重,见谅!

yueguang 发表于 2006-1-26 17: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记者嘛,肯定是要挑一些这样的东西来吸引读者~~

不过I/B在全美上还是用的2AXEL 2AXEL的连续跳,也不知道他们是否受到警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