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同行] 庞清佟健10-11赛季选曲讨论

[复制链接]
散光 发表于 2010-4-21 19: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5# kassfin


同意,其实09的短节目我很喜欢,,,就是那身衣服太掉价了。。。。

pt跳嗑药天鹅 街舞才是杯具中的杯具  跳街舞还不如跳印度舞  大清穿印度装绝对比女s青蛇版印度装好
 楼主| duandaonanmi 发表于 2010-4-21 19:29:11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Jazz和Blues还是有区别的吧。
08-09赛季的《午夜布鲁斯》很明显的蓝调风格。
我也是超喜欢这段短节目。托举前的耸肩,Oh,Lady Gaga,用CJJ的话说:“太有风情了。”超有feel。
在土星的标志下 发表于 2010-4-22 22: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玫瑰人生很好,肖邦的叙事曲也不错,看《钢琴家》时,那位犹太钢琴家就是用这首曲子打动纳粹军官的。看得热泪盈眶当时。。。还有一部获得戛纳金棕榈的《钢琴课》,是一段发生在澳大利亚爱情故事,感觉主题曲也很好,单独出过CD,应该很适合庞佟吧。PS那个女主角的倔强和清姐姐有的一比。
婧水 发表于 2010-4-22 22: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这个PT有没有听过或者考虑过~~
1955年电影《牛虻》的原声音乐《牛虻组曲》
o(∩_∩)o...反正这是我最近的意外发现~~
因为《牛虻》在初中看过之后就是我最喜欢的几本书之一~~
但是同名电影一直没欣赏过~~
前几天都不晓得为啥就突然想看看这部电影~~
结果就挖掘到了这组由著名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创作的Movie OST《The Gadfly》

影片原声配乐包括:
1-序曲[no.1,中板
2-悬崖[no.2,中板
3-年轻人[no.3,小快板-中板];
4-招供[no.5,行板
5-耳朵上的一拳[no.7,行板];  
6-笑声[no.8,行板-柔板];  
7-手摇风琴[no.9,小快板];  
8-牧师的服务[no.10,行板
9-离开大教堂[no.12,中板];  
10-对面舞曲[no.13,中板];  
11-加洛普舞曲[no.14,急板];  
12-吉他[no.15,小行板];
13-市场[no.16,急板
14-逃亡[no.17,柔板];  
15-montanelli之路[no.18,中板
16-终曲[no.19,中板];
17-奥地利人[no.20,不过度的快板
18-河流[no.22,快板];  
19-gemma的房间[no.23,中板]

根据电影配乐,肖翁又整理出《牛虻组曲》,包括:
a-序曲[no.1,中板];  
b-对面舞曲[no.13,中板];  
C-人民的节日[no.16,活泼的快板];  
d-幕间曲[no.17,柔板];  
e-手摇风琴[no.9,小快板]
f-加洛普舞曲[no.14,快板];
g-前奏曲[no.15/5,小行板];
h-浪漫曲[no.3/7,快板-中板
i-间奏曲[no.10/12/18,行板];
j-夜曲[no.23,中板];
k-场景[no.2,中板
l-终曲[no.20,不过度的快板

网上资源比较有限~没有找到能免费听的整张碟~~
想要全面的欣赏其中的所有配乐就只能看电影了~~~o(∩_∩)o...
婧水 发表于 2010-4-22 22:26:01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介绍下《牛虻》的故事梗概~~~

内容提要
     六月里一个炎热的傍晚,所有的窗户都敞开着,大学生亚瑟·勃尔顿正在比萨神学院的图书馆里翻查一大叠讲道稿。院长蒙太尼里神甫慈爱地注视着他。亚瑟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英国富商勃尔顿家中,名义上他是勃尔顿与后妻所生,但实则是后妻与蒙太尼里的私生子。亚瑟从小在家里受异母兄嫂的歧视,又看到母亲受他们的折磨和侮辱,精神上很不愉快,却始终不知道事情的真相。亚瑟崇敬蒙太尼里神甫的渊博学识,把他当作良师慈父,以一片赤诚之心回报蒙太尼里对自己的关怀。
     当时的意大利正遭到奥地利的侵略,青年意大利党争取民族独立的思想吸引着热血青年。亚瑟决定献身于这项事业。蒙太尼里发现了亚瑟的活动后十分不安,想方设法加以劝阻;但亚瑟觉得作一个虔诚的教徒和一个为意大利独立而奋斗的人是不矛盾的。在一次秘密集会上,亚瑟遇见了少年时的女友琼玛,悄悄地爱上了她。
     蒙太尼里调到罗马当了主教,警方的密探卡尔狄成了新的神父。在他的诱骗下,亚瑟在忏悔中透露了他们的行动和战友们的名字,以致他连同战友一起被捕入狱。他们的被捕,连琼玛都以为是亚瑟告的密,在愤怒之下打了他的耳光。亚瑟痛恨自己的幼稚无知,对神甫竟然会出卖自己感到震惊,同时得知蒙太尼里神甫原来是他的生身父亲,他最崇仰尊敬的人居然欺骗了他。这一连串的打击使他陷入极度痛苦之中,几乎要发狂。他一铁锤打碎了心爱的耶稣蒙难像,以示与教会决裂。然后他伪装了自杀的现场,只身流亡到南美洲。
     在南美洲,亚瑟度过了人间地狱般的13年。流浪生活磨炼了亚瑟,回到意大利时,他已经是一个坚强、冷酷、老练的“牛虻”了。他受命于玛志尼党揭露教会的骗局。他用辛辣的笔一针见血地指出,以红衣主教蒙太尼里为首的自由派实际上乃是教廷的忠实走狗。牛虻赢得了大家的喜爱。此时,他又遇见了琼玛,但琼玛已认不出他了。
     《牛虻》剧照牛虻和他的战友们积极准备着起义。在一次偷运军火的行动中被敌人突然包围,牛虻掩护其他人突围,自己却因为蒙太尼里的突然出现而垂下了手中的枪,不幸被捕。
     牛虻的战友们设法营救他,但牛虻身负重伤,晕倒在越狱途中。敌人决定迅速将他处死。前来探望的蒙太尼里企图以父子之情和放弃主教的条件劝他归降;牛虻则动情地诉说了他的悲惨经历,企图打动蒙太尼里,要他在上帝(宗教)与儿子(革命)之间作出抉择。但他们谁都不能放弃自己的信仰。蒙太尼里在牛虻的死刑判决书上签了字,自己也痛苦地发疯致死。
     刑场上,牛虻从容不迫,慷慨就义。在狱中给琼玛的一封信里,他写上了他们儿时熟稔的一首小诗:
     不管我活着,
     《牛虻》剧照还是我死去。
     我都是一只,
     快乐的牛虻!
     至此,琼玛才豁然领悟:牛虻就是她曾经爱过而又冤屈过的亚瑟。

   
作品赏析
     《牛虻》1897年在英国出版,在本国文学界一直默默无闻。但半个世纪后被译成中文时,深受中国广大青年的喜爱,先后发行一百多万册。造成这种比较文学中罕见的事例的原因之一,是当时中国青年所持的文学观念和思想倾向,他们乐于阅读革命志士传奇式的故事,学习并且仿效那些临危不惧、宁死不屈、为人民而战斗的英雄形象。
    《牛虻》一书是作者伏尼契受到当时身边革命者的献身精神的激励写成的。它生动地反映了19世纪30年代意大利革命者反对奥地利统治者、争取国家独立统一的斗争,成功地塑造了革命党人牛虻的形象。
     小说主人公亚瑟的成长是通过各种矛盾冲突来表现的。这种矛盾冲突主要包括父子关系、宗教信仰两个方面,集中体现在亚瑟同神甫蒙太尼里的关系上。开始时,亚瑟并不知道蒙太尼里是自己的父亲,而只是把他当作慈爱可亲、堪予信任的神父。当时的亚瑟受到了争取民族解放独立思想的影响,在跟神甫的讨论中坚持认为:做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与一个为意大利独立而奋斗的人并不矛盾。他不知道两者在当时的意大利是水火不相容的。神甫对这种天真的想法十分担心,他寄希望于将来能偷偷打消会导致亚瑟反教会统治的危险思想。然而亚瑟对神甫因父子私情而产生的宽容却作了错误的理解,认为宗教与革命是可以统一的,并且不恰当地把神甫看作是教会统治的代表。由于这一错觉,当新神甫到来时,他立即遭受惩罚:他和所有的革命党人遭到逮捕。直到他儿时女友琼玛给他一记耳光,人家告诉他新神甫告密,以及蒙太尼里就是他父亲时,他那天真的幻觉才痛苦地消散。他开始认识到民族独立与教会统治是势不两立的。这次挫折对亚瑟来说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同时又是火中凤凰的新生。因此,亚瑟自杀这一情节安排有良好的艺术效果,是小说的精华所在。从此之后,亚瑟再也不是旧“亚瑟”了,他变成了“牛虻”。
     “牛虻”一词源出希腊神话,天后赫拉嫉妒丈夫宙斯爱上了少女安娥,放出牛虻来日夜追逐已化为牛的安娥,使得她几乎发疯。后来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把自己比喻为牛虻,说自己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对当时社会的弊端实行针砭,即使自己为此而死也在所不惜。伏尼契以“牛虻”作为新生亚瑟的名字,意味着他将是一个坚定的反教会统治的革命者。果然,当“牛虻”出现在读者面前时,人们看到的是一个饱经忧患、意志坚强、机智勇敢的革命者的形象。牛虻对革命的无限忠诚激起读者对他的崇敬之感。而作品结尾对牛虻慷慨就义的描写,则是特别精彩的一笔。由柳洪平创建。
     牛虻:为信仰赴死如散步
     他,牛虻——一个为了自己的革命信仰,甘愿被命运折磨的人。他深爱过两个人——父亲蒙泰里尼和高洁的女人琼玛,但后来的他一生都没有再给机会让他们来爱他。他的内
     心承受了非人的炼狱般的折磨。他给我们留下的思索是:人到底该为什么活着。
     牛虻最后在遗书里写下的一段话,至今成为经典:我没想到他们这么快就重新动用审讯和处决的手段。我知道如果你们这些留下来的人团结起来,就会给他们猛烈的反击,你们将会实现为之奋斗的宏伟大业。至于我,对待死亡将会怀着轻松的心情,走进院子,就像是一个放假回家的孩童。我已经完成了我这一份工作,死刑就是我已经彻底完成了这份工作的证明。他们杀了我,因为他们害怕我,我心何求?
     牛虻:终生只爱一个人
     她,琼玛——牛虻在亚瑟时代就对她心生爱慕,只可惜由于无意中泄露了组织秘密,被视为叛徒。琼玛的一记耳光打碎了亚瑟的心,他的爱情也从此暗淡下来。13年后,当亚瑟化作牛虻归来,身心俱已大变。他记恨琼玛对他的伤害,即使在她面前内心再次强烈地翻滚着爱情,也不承认自己就是曾经的亚瑟,这种残酷的折磨让琼玛一直生活在悔恨和内疚中。直到死前,他才给琼玛留下一封告别信,承认了自己的身份,那种撕心裂肺的爱情让琼玛悲痛欲绝。“在你还是一个难看的小姑娘时,琼玛,我就爱你。那时你穿着方格花布连衣裙,系着一块皱巴巴的围脖,扎着一根辫子拖在身后。我仍旧爱你”。
     牛虻:也有另一场纠葛
     她,吉达——一个美丽的吉普赛女郎。她在对牛虻的疯狂爱情里找到了生存下去的理由。但牛虻并不把她放在眼里,她只是他在某些场合,某些需要时的陪衬。她怎么能甘心呢?她不仅要占有牛虻的肉体,还要争取他的灵魂。可是,牛虻的灵魂除了属于革命,属于自己的信仰,还属于暗恋的琼玛——他的同志和战友。这就注定了无论做什么,怎样做,吉达都是和悲剧连为一体的。但吉达就是愿意以这样的方式燃烧自己,直至化为灰烬。
     牛虻:残酷“封锁”父爱
     他,蒙坦里尼——曾是他的榜样和偶像,他曾立志长大后要成为他那样的人。但他没想到他曾私通自己的母亲,而自己就是他的私生子。这种毁灭性的打击让亚瑟的信仰彻底崩溃。这一事件也直接决定了亚瑟时代的结束。他留给这位“敬爱的神父”一个投海自杀的假象,让这位“父亲”的内心多年来一直浸泡在灵魂的煎熬里。13年之后,他们再次相遇,但父子之情已经在各自信仰的极端冲突中痉挛与压抑。父亲最后目睹了儿子的死亡,但他的灵魂又怎可能得到安息,他很快也随儿子而去。
婧水 发表于 2010-4-22 22: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着重推荐下里面的几首

最重要的就是《浪漫曲》

“无论我是活着,还是死去,我都是一只牛虻,快乐地飞来飞去” 生于爱尔兰的女作家艾捷尔·丽莲·伏尼契(Ethel Lilian Voynich 1864-1960)百年前著成的《牛虻》可以无愧于“伟大”一词的称誉。她笔下那个充满理想主义情怀,为祖国独立奉上生命的年轻意大利烧炭党人,在革命时代的苏联与中国青年心中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这部左右了两个国家一整代人价值观的作品,时间已令它成为了经典。关于《牛虻》,它对理想始终不渝的殉道精神;它爱情和责任的冲突;它由人伦引发的痛苦与悲剧各有不同的理解。在这里要说的不是“一个英雄,到底要承受些什么?”,而是它电影版本中的配乐。 《牛虻》,1955年列宁格勒电影制片厂出品。由A·法英齐姆密尔导演,奥列格·斯特里奇诺夫主演。相比起原著,电影中“牛虻”这一角色的理想主义色彩更加浓厚,影片着重刻划了他作为一个革命者为追求自由和真理,不屈地战斗并奉献生命的精神,把小说中这一人物的不完美之处(比如他对绮达的残酷,为“私人痛苦”的报复)都省去了,但它仍是公认的佳作。斯特里奇诺夫饰演的牛虻,以其充满忧郁和悲剧命运的目光及高贵傲然的气质,在人们心目中记忆鲜明,难以超越。

《牛虻》不仅是革命故事,更是伦理故事。电影美化了“牛虻”身上人性的弱点,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原著的艺术性,但肖斯塔柯维奇的电影配乐从另一方面弥补了这一不足。 肖斯塔柯维奇(Dmitry Shostakovich 1906—1975),苏联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20岁便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他的音乐延续着晚期浪漫主义以及本国民族乐派的创作道路,并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中保持着情感论音乐美学的思想传统,很多人认为他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肖斯塔柯维奇“用音乐来打动人的情感,表现人的情感”的理念在这首曲子中得以体现。看过电影的人会对这一点有更深的体会,配合着情节画面,音乐和谐完美地完成了剧中人物情感的映射,使牛虻作为一个“人”的心灵经历鲜活而动人。在此粗浅地介绍一下这首曲目。

这首浪漫曲出现在电影开始亚瑟与蒙泰尼里相处的场景里。电影中蒙泰尼里对蓝眼睛的亚瑟说:“我祷告天主,愿你永远不要消失对不幸的人的那种 关怀。这就是说对一颗破碎悲痛的心,不要拒绝。…我在世界上除了你,也没有别的人了,我把你当作儿子一样。你是我的光明,我心里快乐的源泉。”小提琴那缱绻的曲调诉说着无法言喻的柔情和深深的爱意,当曲子进行到三分之一时,情绪转入了沉痛低回,这是当亚瑟从狱中归来并得知蒙泰尼里是自己的生父时的音乐。在狂笑过后,当往事一幕幕从亚瑟眼前闪过,心中曾经深信不疑的东西粉碎了。那些在花园中的幸福的记忆也一寸寸化为飞灰……当痛苦达到顶点时,有的不是嘶喊,而是无声。

大提琴版本


管弦乐版本
婧水 发表于 2010-4-22 22: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特意查找了下~~花滑里也有人用过的~~不过貌似不是很多~~o(∩_∩)o...比不上西班牙的《浪漫曲》~~~只找到了中野友加里在08-09赛季的SP~~~
不过私以为好像单人滑很难体现出来故事原本的意境和感觉~~尤其是这种既有信仰与追求又有亲情与爱情的表达情感复杂的音乐~~~还是双人滑比较好驾驭哦~~

不过中野友加里的这个全日锦标赛的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哦~~:-)都战胜偶棉家小MAO和MIKI啦~~~

中野友加里08年全日锦标赛的SP



组曲中还有几首非常好听的音乐~~不过都很短,貌似不能独立使用~~
《民间节日舞曲》http://www.hifi168.com/music/shostakovic-1.asf
《手摇风琴》http://www.kkyy44.com/edit/UploadFile/2008328125833777.mp3
《加洛普舞曲》http://www.trzx.cn/up/music/afternoon/jialepuwuqu.wma

评分

参与人数 2体力 +15 人气 +2 贡献 +1 收起 理由
蕾蕾蛇 + 10 + 1 + 1 很棒,鼓掌!气气某人
锦瑟 + 5 + 1 婧水妹子辛苦~

查看全部评分

锦瑟 发表于 2010-4-22 22: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2# 婧水


    呵呵,被婧水妹子勾起了美好的回忆,第一次看《牛虻》还是12年前了……
    亚瑟道别信最后那句话想起就心痛(大意是):我在信上吻了你的名字,总共吻了你两次,两次都没有得到你的同意。
    我除了“花粉”还是配音迷,那部电影也是老译制片留给我的美好回忆之一。
陆屿 发表于 2010-4-22 23: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爵士和布鲁斯还是有区别的,至少在表现形式和方式上的差异比较明显,09年的午夜蓝调PT把布鲁斯音乐演绎得很到位,两个人的甩肩,呵呵。。。
个人对爵士乐不太感冒,我还记得当年TM使用棉花俱乐部的爵士乐,整套节目都比较悲剧。。。

评分

参与人数 1体力 +5 人气 +2 收起 理由
CSD + 5 + 2 nod~我很赞同b( ̄▽ ̄)d

查看全部评分

maybealways 发表于 2010-4-23 01: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喜欢06赛季他们的自由滑phantom of the opera, 正好最近韦伯给phantom写的续集musical <love never dies>也在伦敦西区上映了。其中的几段音乐都非常不错。韦伯的音乐剧选段这些年在figure skating里面快被用滥掉了。现在这个新的刚出来,pang&tong 可以立刻尝试选择love never dies中的音乐,这样既可以给他们06那个不错的节目做个后续,也可能使他们成为第一对演绎这个新音乐剧中音乐的skaters。相信以他们对音乐表现的掌握,这个节目会很轻易地成为经典,之后人们再滑love never dies的时候,就要被拿来和pang tong对比了,呵呵呵呵

这里贴一段其中最动人的歌曲,phantom唱给christine的“till I hear you sing


在土星的标志下 发表于 2010-4-23 10: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觉得吧。短节目选《玫瑰人生》,长节目《牛虻》。两个曲子都灰常灰常的棒。“玫瑰人生”最好把《玫瑰人生》和《两小无猜》两部电影都看了,超级感人能增加表现力。《牛虻》的话刘小枫在《沉重的肉身》里面有一篇分析很好,有助理解节目。千万不要理解成革命叙事。
唉,忍不住又跑上来了,pt是我的最爱。
佟健逛不逛花样年华?建议楼上把《牛虻》的曲子转到百度,这样他能看到

版主回复:
谢谢你的提醒,《牛虻组曲》婧水也在贴吧里发了。
佟健会来的,他也很希望大家在推荐音乐的同时,把故事、版本风格什么的一并讲讲。或许他和庞清不一定会用上,但也能给其他逛论坛的花样滑冰选手提供启发。
婧水 发表于 2010-4-23 12: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6# 在土星的标志下
o(∩_∩)o...谢谢支持~已经在那边发过了的~他能看到~而且这边他也会来看的~
《玫瑰人生》就是很喜欢这个音乐~倒还真没有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故事~所以,也要去看看你提的电影~谢谢啦~
婧水 发表于 2010-4-23 12: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3# 锦瑟

o(∩_∩)o...谢谢~
恩~~我也差不多10年前看的~只不过看的是书~
非常喜欢的一本书,一直到今天都是~
以至于都没看进去更有名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最近才看了电影~实话说觉得没有原著好~不过配乐真的很棒~不愧是肖斯塔科维奇啊~~
keykey006 发表于 2010-4-24 13:3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推荐美国歌舞片《梦断 花都》(2001年)中的音乐
红苹果 发表于 2010-4-24 14:4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雾之城    这个曲子不错,和采珠人风格相近。


http://mp3.baidu.com/m?tn=baidump3&ct=134217728&lm=-1&word=%CE%ED%D6%AE%B3%C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