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前面还有个八卦篇的,可是参考文献太多,这个周末俺看不过来..
The boom of jumps and the decline of figures
(2.2) From Jackson Haines to Gustave Lussi and Dick Button (跳跃篇)
我们今天知道,大跳的空中旋转有这样三个技术核心。这是Kathy在第一堂跳课之前就跟我强调的,我看过很多书之后越发觉得老太太非常精辟。以逆时针选手为例,
旋转轴在身体右侧,头向左边看,"look over your left shoulder"
"close position": 左脚踝靠右脚背,两手收在右胸前,右手在左手外面
空中旋转放在地上是RBO-spin(我喜欢这么讲,通用的说法是back spin)或RBO-twizzle,也可以说是RBO loop。
这就是1951年的CFS和1956年的DBS在花滑史上里程碑式的革新。
Lussi和Button对他们的理论还有更详尽的论述。首先教练要了解自己的运动员的顺向,就像很早以前大人会强迫左手利的孩子用右手吃饭、写字,徒增孩子的痛苦。Lussi判断选手顺向的方法很有意思,他看的是选手的landing position——Lussi的原话是,exit from spin,就是说他让选手试做两个方向的旋转,都用BO滑出——在LBO还是RBO上更稳定;LBO的是顺时针选手,RBO的是逆时针【两条BO严重不对称的人泪奔!】。从这段叙述中我们也知道,20世纪上半叶许多一流选手能够违反自己的顺向做除2A以外的两周跳!比如Lussi提到的Cecilia Colledge, Barbara A. Jones, Jo Barnum和Ann Robinson. 而今天的顶级选手,比如10年冬奥会的新科金牌和铜牌,做出来大概是这个样子(视频来自2008 4CC EX排练手提录像版)..
其次是我们今天说的soft landing,用drag pick而不是full blade,充分利用足弓、脚踝和膝盖的缓冲。就像后空翻比前空翻容易一样,因为前空翻是脚跟着地,脊柱和头部受到的冲击更大。不知是否受此启发,今天的美国男选手在表演里总是喜欢玩后空翻...
上面这两点,今天看来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常识。能够在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跳着两周的时代,意识到问题的所在,找到准确的答案,培养出优秀的选手(Dick Button)做出第一个2A(1948 Winter Olympics)和第一个3Lo(1952 Winter Olympics),并让自己的理论迅速风靡全球,这就是Lussi的过人之处。当然Lussi也不是完人,CFS里这幅插图就是个明显的错误。Loop jump(以下简称Lo)的walk through,可以画成twizzle也可以画成loop(figure),但绝不是double 3,如图中的RBO (3) RIF (3) RBO。Lo的空中旋转一直在RBO,没有哪个瞬间走到RFI上。
说到这里,我们也可以解释2.1节中提到的那些基于rocker和bracket的奇怪跳跃会为什么消失。这是因为它们的空中转体方向,和根据Lussi的理论由落冰曲线决定的方向,是相反的。Button在1956年的DBS中,对前面的三个技术核心阐述得更清晰了。这是Button自己示范的3Lo,用今天的标准,他的手臂非常松弛,左腿也相当wrap——这样还能跳3Lo,可见的确是牛人。
其实这套图的笑点在图2的括号说明:Facial expression is not essential for a perfect jump. 大明星多虑了,其实俺觉得图2蛮酷的。关于表情,墙裂推荐以下非常有爱的视频(故事的起因是,日媒想知道腾空旋转是不是都很囧,就抓来了小猴子)
此外Button也是flying camel spin和flying sit spin的创始人。这是DBS中的两张插图和技术讲解。看来那时候很流行用雪山背景做人肉ps。
事实证明,俺的扫描技术比Google差太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