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植净 于 2007-11-28 21:23 发表
不同意,YUNA就像当年的LULU,中国也没有热潮....
这两者的差距主要有3
1.两个项目的起点差距太大了,
丁俊辉之前,中央台对Snooker 项目的转播已经将近10年,老百姓对于亨得利,戴维斯等人早已耳熟能详,台球厅早已遍布大街小巷,很多台球厅里光膀子练球的人都能熟练的打出高杆,低杆,翻袋,扎杆等等。可以说,丁俊辉和潘晓婷的作用是把已经在中国扎下根的台球运动提高到了全民参与的运动的层次。
而陈露之前,中国对于花样滑冰项目的介绍是非常少的,那时除了专业运动员,几乎没有人能说出冰舞和双人的区别,没有人能分清6种3周跳,没有人能说出大部分运动员的背景音乐来历。记得央视专门为了Lulu和Kwan的97年世锦赛做了一期体育沙龙,得出的结论是,Kwan赢得比赛是因为多做了一个三周跳。陈露当年的的作用仅仅是让大家知道有这么一项运动,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如果没有陈露,那么花样滑冰的群众基础会降低到 艺术体操,花样游泳这个级别。(我到现在都不知道艺术体操共有多少种器械,为什么不允许男选手参加)
2.项目普及程度有明显差距,
台球厅有多少,溜冰场又有多少?没有网吧之前,90年代中期台球厅是我初中时最主要的放学娱乐场所,和小伙伴凑钱每人5块,痛痛快快2个人打1个小时的球。
而到了本世纪初,北京才有了极少的水冰场,而且生意当时还不如旱冰场。
3.培养模式问题,
可以说,丁俊辉,潘晓婷为代表的中国台球运动员是真正职业化培养模式的成功典范,通过他们,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即便没有国家的帮助,一样可以取得成功。可以说,台球一出生,就是一项职业化的运动,大大提高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但是反观花样滑冰,由于是奥运项目,有国家队的存在,所以不会有太多人愿意走自掏腰包的道路,职业化道路仍然任重道远,高水平的基层群众寥寥无几。
总之,不可以说台球的今天就是花样滑冰的明天,现在的中国,也不可能通过职业化的培养模式培养出冰场上的丁俊辉,潘晓婷。 |